央视:Tiktok打官司表明了维权的态度和决心
8月24日,抖音海外版Tiktok向美国加州联邦地区法院提起诉讼,控告特朗普政府之前签发的涉及该公司及其母公司字节跳动的行政令违法。Tiktok在起诉书中表示:对于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我们别无选择,只能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利。 在这份长达39页的起诉书中,Tiktok称,早在去年10月,就有美国国会议员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议,要求对Tiktok于2017年对美国公司Musical.ly的收购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 之后,Tiktok一直积极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提供相关数据及解决方案,但委员会却拒绝与TikTok的律师联系、沟通。 直到今年6月,外国投资委员会突然启动正式审查。 7月30日晚11点55分,就在距离该委员会法定审查期限仅剩5分钟的时候,外国投资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确信TikTok 2017年收购Musical.ly的交易会带来国家安全风险,但声明中没有提供相关证据。 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CFIUS)的工作是审查商业交易并确保交易不会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如果该委员会对某笔交易产生疑虑,就会建议总统阻止它。 几天后,特朗普对TikTok发话。 又过了两天,8月6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称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将在45天后禁止任何美国个人或实体与TikTok及其中国母公司字节跳动进行任何交易。 8月14日,特朗普追加第二份行政令,要求字节跳动在90天内剥离TikTok在美国运营的所有权益,并称该行政令是基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调查做出的。 对此,TikTok在起诉书中表示: “我们怀抱诚意、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试图与美国政府沟通和解决问题,最终却收到了‘封杀令’。对于美国政府认为TikTok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的立场,我们表示强烈反对。我们不会轻易起诉政府,但为了保护我们的社群、员工和我们自己,我们别无选择。” TikTok临时全球负责人 帕帕斯说:我们不是国家安全威胁,我们有非常严格的数据管控。我们的团队建成了一个世界级的架构,首要和核心关切是保护我们的用户。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签署针对TikTok的行政令,所谓事实依据来自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审查结果,法律依据则是《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这是一项1977年通过的联邦法律,授权美国总统可以在国家处于不寻常且面临极其严重威胁的情况时,无需经国会批准,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同时还可以实施一系列限制措施,例如:限制交易、冻结或没收资产等。 截至目前,历届美国总统共援引该法58次,其中包括对伊朗、俄罗斯等国实施经济制裁,以及限制恐怖分子之间的资金交易。 特朗普在三年多的任期内,包括对Tiktok发布禁令在内,共6次援引该法。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期间,特朗普也曾援引该法命令美国驻华企业离开中国。 在针对特朗普政府的起诉书中,Tiktok就围绕《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的适用提出多点质疑。 首先,行政令依据的《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对总统的授权过于模糊。 其次,行政令通篇使用“潜在”、“可能”、“据报道”等含糊表述,却没有提供TikTok对国家安全造成实际威胁、国家处于紧急状态的实际证据,不符合《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设定的授权前提; 第三,《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明确规定,禁止行政行为阻止个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而封禁TikTok却恰恰属于限制个人沟通交流及信息材料传输。 此外,TikTok还列出了特朗普行政令的其他三项违宪和一项越权,共计“七宗罪”。 美国媒体曾笑称,特朗普执政有两大独门法宝:推特和行政令。 执政3年多,他共签署了182份行政令,是近40年来,平均每年签署行政令最多的美国总统。其中有7份行政令被起诉。 引起最大风波的是在2017年1月27日,特朗普刚刚上任就签署了名为《阻止外国恐怖分子进入美国的国家保护计划》行政令: 在未来90天内,禁止伊拉克、叙利亚、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7国公民入境美国, 被美国媒体称为“禁穆令”。 这份行政令随即引发普遍抗议。 行政令签署一周后,2017年2月3日,美国联邦地方法院法官罗巴特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了这份引起轩然大波的“禁穆令”。 第二天,联邦政府上诉到美国第9巡回上诉法院。 五天后,上诉请求被驳回,继续维持罗巴特法官的判决。 2017年3月6日,特朗普修改了“禁穆令”,在旅行禁令中排除了有绿卡及签证的人群。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特朗普又两次修改“旅行禁令”,最终在2018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以5:4的微弱优势通过“旅行禁令”,才结束了长达16个月的司法之争。 目前,TikTok向联邦法院提出诉讼,也可能开启一场司法之争。 法官有可能裁定在诉讼结果达成前,暂停特朗普对TikTok发布的禁令,联邦政府可以对此上诉,但至少能为TikTok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当然,相反的结果也有可能出现:联邦法院拒绝暂停对TikTok的禁令,TikTok选择上诉。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