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都没有,就别谈什么升职加薪了吧(2)
当然,我的不一定对,并且步骤都是用来被灵活组合运用的。但对于个体来说,要在不断工作中,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 2. 怎么落地执行? 按照正常路径来说,你需要的是按照你所想的去贯彻,直到最后即可。但是,事情并不总是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走:
一般这个时候,鸡汤就要上场了,“坚持住,不坚持你咋知道你挖不到大萝卜呢?” 没错,坚持这个词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或者科研路上确实很有意义,但是,事实是:在绝大多数工作场合中的执行上其实并不需要用“坚持”来证明。如果某个事儿,需要用到“坚持”了,那么基本上都在最高 level,比如产品狗们很喜欢说的“商业思维”。然而谁能信誓旦旦的说自己拥有“商业思维”呢,呵呵哒对不对~ 因此,遇到走不下去的时候该怎么办? 灵活一点,换一条路走呗;遇到走错的,那就回到上一层的思考重新来过呗,谁还没遇到过这种事儿呢~ “做的怎么样”:执行的结果 做的怎么样 = 想不想 + 怎么做 + 一些其他因素 正常情况下,态度积极、方法得当的执行是不太会有问题的,也比较容易得到好的结果。但是,也会存在非预期的情况 ,举个例子: 例子1: 我们团队之前和某公司的某个部门想要做比较深度的合作,双方的期待也很高,配合度也很强,方案来来去去讨论了也不下3、4次了,到最后一个方案的时候,双方都挺满意的。 结果呢?没做成。 原因呢?对方领导就是觉得不可行。 …… 例子2: 一个功能,需求没问题、流程没问题、交互没问题、代码也没问题,但是有些用户给到的反馈就是无法使用。我们找了各种可能性,都没找到问题所在。 结果呢?对方是定制机。 …… 我们要接受不如人意的存在,但尽量往如人意的方向努力。 说完了执行的几个要点,下面来简单说说执行典型的常见误区,也许很多小朋友还没注意到这些自己一直在做的错事哟哟哟: 1. 为了做而做 这点,在日常其实非常常见,但是呢,可以隐藏的比较好。 举个例子: 临近元旦的时候,运营童鞋跟我说,“瑶子呀,我们接下来要做这几个活动,涉及到这几个H5页面,你看下能不能安排下开发跟进?” 我分别看了下后发现了一个问题:可做活动的时间太短,奈何活动又太多。满打满算,也是会出现几个活动叠在一起的情况。 我:“为什么要这么赶着同时做几个活动?” 运营:“因为这个季度规定要做n次活动” 我:“……” 这是一种为了做而做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下,至少执行的人是清楚可能结果会不好的,但因为指标或某种原因而不得不做。 当然,指标这个东西,有好有坏,看你怎么合理对待了,这又是另一个大话题,暂且不说。 另一种情况是,执行的人做的很 high 但其实并不知道为什么做。 例子1:很多产品助理或者经理在做产品的竞品分析的时候,会习惯性把竞品分析做的很大、很全,看似对比的角度很多,但其实很有可能在自 high 。有关于这个,之前也写过文章,要看可以看一下:你以为你以为的“竞品分析”就是你以为的吗? 例子2:很多运营人员天天做活动,月月做活动,年年做活动,但是你去问,这个活动是用来干嘛的,是拉新?是促活?还是品宣?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回答的清楚的,这个也写过一个角度:产品经理瞎扯活动运营最忌什么… 为了做而做,看似在做,但是显然,都不知道为什么做,怎么会做的好呢?更有可能的是,成为一种“三废”垃圾:废时、废力、废资源。 2. 做的越多越好 这个嘛,经常玩 App 的童鞋很容易就会发现一些此起彼伏的现象:原本方向明确、用户友好的“小清流产品”,过一段时间再打开,陡然变成了方向不明确、用户不友好的“大杂烩产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大情况下就是团队做的太多:
什么火,什么热,反正我是百搭,我啥都做!做做做! 哎?什么?你们不做?那要你们干嘛?你们每天这么闲! 以上肯定是夸张了的啦,但是工作中确实会有很多人觉得我不能看起来没在做事呀,还是再弄点新需求出来吧,还是想想把现在的设计风格改了吧,不然改个交互也可以。 如果这么怕自己没东西做,那就去多去用户群混一混、多去分析分析现有数据、多去看看竞争在干嘛、多去看看市场在干嘛… 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不要只倒腾手头上的那么点小空间。 3. 做的越快越好 又要举例了:
…… 以上这种场景一点儿都不少见,你要是多问些为什么,保准很多人根本答不上来,然后开始怀疑自己做的东西是不是垃圾了。
欲速则不达这种老道理,虽然真的有点鸡汤味,但真的是很对的。 4. 做完就完了 哎哟哟, 这个实在是太高频到被大家习以为常的行为: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