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方向,提升读者阅读文章时的关注率(3)
当然,缩写文章篇幅必须坚持在保证主题及逻辑完整性的前提下。否则就本末倒置、弄巧成拙溴大了。这不,就连爱因斯坦伯伯都说了“凡事应尽量简约,但不可过于简化”。 那么,对于较为复杂的主题(比如本文),已经没法再缩减的情况,还有什么办法能去除读者的阅读疲劳感呢? (3)善用幽默(惊喜)消除读者的阅读疲劳感 神经科学对大脑部分的研究证实,心情愉悦能有效提升我们的大脑负责自控能力(大脑前扣带回)的效率。庆幸的是,“幽默”就是一个最高性价比的让读者心情愉悦的杀手锏。 当然,文章的幽默也不是随便见缝插“幽”,而应当是将主题中的内容“幽默化”,否则会显得很“作”,it’s not cool。
对,上述就是一种幽默的模型,核心就是“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制造冲突,适当自嘲”(虽然李少加懂幽默的原理但确实不擅长,然而至少能写个冷笑话是不是)。 幽默或心情愉悦的感觉能重新召回读者的专注力,我们现在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学生时代那些风趣的老师教出的学生也都比较厉害,至少,在追求女生方面。 基于这点考量,我们可尽量将幽默化的内容安排在“高认知负荷”的内容区域。 目前聊完了如何最大限度的使读者阅读完全文,但阅读完并不代表用户就会关注。事实上,在当下信息流爆炸的背景下,绝大部分阅读完文章的读者都不会关注该号。所以李少加说以上策略都属于防御性策略。 那,为了触发用户关注一个公号,还存在哪些大幅度提升读者关注率的内容改进策略呢? 方向二:将临时的内容需求转化成长期需求绝大多数读者之所以会阅读一篇“非自己所关注公众号”的文章(即来自朋友圈、群、或者亲友推荐转发),通常阅读契机都是“一时兴起”或“一时之需”。 比如,近期经常熬夜加班,那么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熬夜,跑步迈向更年期的最佳方式》,你也许就会点击阅读。 但“健康类内容”对该读者并非属于“长期订阅”的类型。除非该文章有马克吐温级的文笔,否则,读者看完就看完了,不大可能会关注。 人们只会关注“认为自己长期需要、高频会阅读的文章类型” 那,难道这些“一时之需”的读者群体注定只能沦为公厕的过客来去匆匆么? 不,我们可以采取三种策略将临时需求转化成长期需求: (1)内容主题升华 依稀记得小学作文课上,语文老师经常强调,想拿高分作文?结尾一定要升华主题、升华主题、升华主题…… 出社会后才知道,那些年,语文课学的都是良心知识有木有:无论是概括主旨、缩写文章、还是,升华主题都非常实用。 比如上篇推文,李少加虽然谈的是“运营管理”,但只要是有心人就知道,这种激发“高级知识工作者输出成果最大化”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几乎能够适用于大部分产业的人力管理中。 又比如,虽然我的文章大部分内容讲的是科学运营,但“运营思想”却是完全适用于任何岗位的,无论是创业家、传统职业经理人、甚至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各行各业都可以“移植借鉴”。 事实上,通常高价值创新几乎清一色融合了跨界思想,或者受“外行”启发,比如苹果的设计就受到了东方禅学、古希腊美学的启示。 注意,大部分读者并未意识到,陌生的领域对自己有何帮助,你一定要明确表述出来(主题升华)。 举个例子:
主题升华并不难,只需要反复询问表象背后的本质。 比如,不断问自己,这玩意除了怎样还可以怎样?然后将它的外延价值、思想内涵重申、表达出来即可。 (2)尽量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感 如果说上述“主题升华”是留给读者一种“原来还有这等好处”的惊喜,紧接着,就需要进一步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感,有哪些呢? 从用户视角来看,当我们准备关注一个陌生领域的公号时,首先期待什么? 关注送奖励金?嗯,这个有也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并不希望关注到一个半桶水的公号,虽说未必要求在该领域排名第一,但至少能让用户在与外人吹牛逼时不至于犯些低级错误吧。 因此,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感,首要之务便是“消除用户对内容权威性的疑虑”(娱乐类公号除外)。 如何能使文章权威感爆棚呢?只需优化 2 个方面即可:
这一点算是一个小技巧吧,但对于低参与度决策的读者而言,有图与无图之间,往往隔着的是一个关注与否的距离。 (3)消除读者对内容更新周期的疑虑 人类虽喜好“不可预见的惊喜”,但却更憎恨“无法预见的等待”。 这就是为何世上没有任何哺乳动物能够忍受“你等我一下”(热恋中男子除外),然后就5、 15 分钟、半小时,不知还要等多“一下”的难以确定的“等待”。 如何消除内容更新周期的疑虑不用多说了吧?公号开头或结尾或者底部标签中来句“每日(周、双周、月)一更”就OK了。 (4)消除读者对公众号属性的疑虑 许多公号的名称好像都不知所云,就比如“少加点班”,不知道的人估计还以为是祈祷用的吧(祈祷别加班)? 嗯,总之我们本就不能期待读者能通过一篇文章(而且还可能是不认真看的情况)了解一个公号的定位。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