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知识付费:39 元买成功秘诀,顺便赚点回扣(2)
几十块钱的含金量有多重抛开这些擦边球般的推广形式不论,课程本身的质量也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网易运营方法论》开课后我采访了购买课程的几位朋友,比较正面客观的评价有:
但与此同时也有负面的评价:
看似非常两极化的评价,其实都指向同一个事实:课程主要内容就是活动思路和策划框架的简单梳理。同一个内容却引发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这与「理论经验类知识质量难以评定」离不开关系,但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原因:听众对这 39.9 元成本所带来的收获预期不同。 39.9 元意味着什么?一份麦当劳牛堡套餐、一场普通 2D 电影、两杯奶茶、一支 DHC 唇膏。大部分人在花 40 块购买上述商品服务时一般不会太心疼,即使难吃难用也不会过分吐槽。但买一份课程,却可能会觉得「有点小贵」,甚至在听后悲愤地表示亏了。 一个问题,对于购买这类职业教程的听众们来说,几十块钱应该买到多少信息,才算划算? 这两年知识付费的概念吹得很响,但放眼望去,贯彻落实得最多的付费内容却是这样的:
以上课程,通常标价 9.9 元、19.9 元,超过 40 元的非常少。如果价格还能往高了走的,多半是因为主讲人本人的影响力大,粉丝忠诚度高。 这类课程传授的信息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说是个人经验、学习计划可能更为贴切。而它们有一大共同特点在于:非即时性,难以在短时间内按照理想标准操作,且课程效果无法检验。 其实经验类知识付费也分很多种,像《如何修理电器》《养猪知识大全》其实都是。但它们和上述例子最大的区别在于:《养猪知识大全》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参考于大量实际操作例子,读者按照教程能够明确清晰地按部就班,且能够预估不同操作带来的不同反馈效果;而《100 天养成文案大师》呢?理论基础来自于个人经验总结,参考例子受太多其他因素影响,且其成功案例不可复制。 写文案不如养猪 许多听过文案营销类课程的基层运营者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