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马斯克的新“脑机接口”是一次大突破?(2)
传统脑机接口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相比人类大脑,传统半导体技术的尺寸单位还存在比较大差距。就例如1991年就已经诞生,沿用至今的“犹他阵列”,2毫米边长的正方形底座上虽然放上了100多个电极,但这个密度相比人脑中的860亿个神经细胞,真的是“小巫见大大大巫”了。 这就好比你非要拿着原始人的石斧,却非要去造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 而这次Neuralink公布的微电极阵列虽然两个电极距离相差还是超过100um,但总算是开始比较接近实际的脑细胞大小了(神经细胞大概10-15um)。换言之,至少在“细胞-机器”的这个神经传递过程中,两边终于有希望在同一个尺寸度量下进行“信息交流”了(单向交流为主)。 这种进展大概率会拓展人类对于大脑的了解,这不仅将会利于脑机接口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将推动脑部疾病、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的发展。 可这还不是终点,因为最神秘的还不是神经细胞,而是神经细胞之间如何传递信息。根据科学研究,单个神经细胞可以有多达10000个突触连接到别的神经细胞。想要充分理解数目如此庞大的突触如何工作,显然这次的Neuralink脑机接口显然还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至少再提升2-4个数量级,或许才有希望完成这个终极任务。 不过工具总归是工具,860亿个脑细胞、860万亿个突触所对应的复杂神经网络,将会消耗人类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探明?在探明之后又应该如何规范、进行利用?这些都是需要在时间中解决难题,现在来恐惧还太早了点,不妨让“硅谷钢铁侠”再捣腾下吧。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