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行业寒潮下,智能物流机器人产业迎来“风口”(3)
不只是快递,包括平日喝的牛奶、饮用水,药品,在它们生产输送过程中,海康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完成条码识别、字符识别,包括定位引导和多维的感知。同时,面向电商零售业,海康也同Geek+和快仓一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前不久,获得融资的视比特机器人,深度融合“3D视觉感知与机器人柔性控制交互技术、3D数字孪生与工业闭环控制技术”。据介绍,视比特机器人早于全球优秀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半年的时间发布了面向多品类包装箱的无序拆垛机器人——零号拆垛机器人(ZeroPick),此款产品主要应用于物流行业货品在传送带——托盘场景下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且无序列堆砌的智能拆垛。 2.末端无人配送公司发展强劲,秘密申请IPO 真机智能、智能者、Robby等公司都是“专注于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初创企业代表。真机智能机器人合作的客户有苏宁、饿了么、中通快递等公司,在最后一公里的快递和外卖配送这两个方面都有落地,目前已经在北京、南京、成都和上海四个城市的十几个园区内完成了超过了5万多单的配送,基本实现了从园区门口到人以及从店到人的完整配送流程。 据介绍,目前的配送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上电梯的能力,它通过与电梯的通信和联动,也可以上电梯到达指定的楼层。 发展较好的无人机公司也是传统物流企业争相合作对象,比如亿航无人机,它避开大疆,在“散户”领域进行竞争,在企业级市场重点发力。 近日有报道称,目前亿航已经向纳斯达克秘密申请IPO,该公司计划将10%至15%的股份上市,不过目前估值尚未确定。2019年5月,国际航空快递企业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与亿航在广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发布了国内首个全自动智能无人机物流解决方案。同时,利用该解决方案为中外运敦豪客户定制的无人机快递服务成功实现首航。 有数据显示,人工配送一单快递的成本在7至10元。如果采用无人机送货,一单配送成本可控制在1.5元以内,仅为人工配送成本的六分之一,这也是各大巨头公司加紧布局无人机市场的重要原因。 3.新商业模式持续创新:轻资产配置、机器人共享 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商业模式主要有提供产品解决方案、提供租赁服务以及中介合作等,当前下游应用需求并未完全打开,一体化产品解决方案还未成熟。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提高出货量,抢占市场份额,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找寻更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例如,Geek+在提供传统的业务模式外,还独特创新了“机器人即服务”商业模式,最终客户可按需租赁机器人、智能仓,或者由Geek+全面代运营,按照客户的订单情况增减机器人的使用数量,助力客户提高仓储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客户的轻资产配置,紧跟智慧物流的大趋势。 再比如,费舍尔打造的“海神智享机器人云平台”, 定位于“机器人产业的垂直整合者”,通过费舍尔自主建立的中央云平台智能管控机器人,并采用物联网智链芯片赋能链接,为客户融资租赁全球最优质的物流机器人。好比当今人们出行会通过某软件平台叫车,但事实上车辆并不属于该平台,只是整合了相关资源,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目前,包括旷视、Geek+、快仓、木蚁、康力优蓝、瓦瑞等十几家机器人公司都已加入了海神智享机器人平台。 有业内人士认为,物流机器人在2019年会进行多场景的小规模爆发,而真正的大爆发时间点就是2020年。不过,虽然受资本热棒,然而我国物流机器人目前发展尚且还在学步的娃娃阶段,与此同时,物流机器人单纯卖机器卖仓的模式不太适用,商业模式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和验证。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