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的未来在哪里,麦肯锡这么说
无人驾驶汽车正逐步成为现实,但仍面临种种问题:消费者真的愿意将驾控乐趣拱手相让吗?在交通状况复杂多变、人为失误难料的今天,自动驾驶汽车真的安全吗?它对汽车业的未来又将产生何种影响? 世界级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Hans-Werner Kaas和Detlev Mohr与麦肯锡出版部执行总编Luke Collins探讨了汽车制造商该如何应对行业变革,以及驾控乐趣是否会消失。 理想状况下,人人都开自动驾驶汽车一定是最安全的,然而这毕竟只是“理想状况”,总有享受驾车过程的人,他们不信任电脑开车。但乐于将方向盘交给电脑的也大有人在。 制造商和自动驾驶的技术能否设置特定的道路和交通信号系统,以便传输安全行驶所需的数据?是否能实现这样一种平衡?这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早高峰遇上堵车时驾车的滋味不言而喻,此时自动驾驶功能将极大改善生活质量。这时你完全可以在车里安心看书或休息。 但是,如果恰逢周末,天气不错 ,你打算驱车乡野、享受悠然时光,自然希望自己开车。一言蔽之,能根据心情和交通状况自主选择是否使用自动驾驶是自动驾驶需要面临的问题。 这正是需要众多汽车制造商着手攻克的技术难关,也就是所谓的“第4级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应对好路上数量巨大的,且不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通汽车。 在L4级的自动驾驶中,需要汽车有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计算能力。计算机的算法还要能够检测自身传感器和图像之外的数据,了解真实的交通状况,并让车辆做出正确反应。这意味着多传感技术应提供信息输入,多传感技术的背后可以是基于摄像头的传感器——用于识别周围图像,也可以是雷达图、光学雷达图,甚至是超声波图像或其他输入信息。这是目前各厂商所面对的技术障碍,也是制造商努力的方向。 因此,L4级自动驾驶汽车目前还处在小范围试运行的阶段,毕竟在车道分明的高速公路上,就比在很多曲折小径的乡间道路,或恶劣天气情况下驾驶容易多了。不过随着驾驶经验日益丰富、系统不断学习、技术不断进步,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应对的交通状况会越来越多。 而自动驾驶技术框架的第二个关键是专家所说的“传感融合”。如何比较、综合不同传感器的输入信息,并最终将信息汇入软件算法?这可能是很简单的信息,如“物体的运动速度如何、行驶方向是相离、相向、同向并行还是侧向行驶”等。这些信息输入后,系统将对车辆发出指令:转方向盘、加速或刹车。信息处理必须实时完成,这意味着可能在0.1秒之内。 很多整车厂(OEM)对内部资源进行投资,积极开发适合的技术知识,聘用所需的技术工程人才,尤其是那些能整合软硬件系统的工程师。此外,车企也在大举投资设计原型和测试。测试地点可选在特定的限制环境下,也可以是开放的公路上。不难想象,涉及的技术专业知识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意味着即使是大型车企也无法单凭一己之力全部掌握。因此,科技公司必将大有作为。 现在有四股颠覆性力量正在同时发挥作用。现在探讨的电气化便是其中之一。电气化并非新兴技术领域,然而在更高效、环保、可持续性方面仍然大有可为。第二股力量是我们谈论的互联互通和数字化。利用无线连接技术,在不同设备之间传输海量信息,可以是车辆与第三方或两车间的信息传输,将带来可观的新技术机遇和可能性。第三便是所谓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正朝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第四股力量是移动性。现在出行选择更加多样化。 如今一些汽车制造商正小心翼翼地探索消费者可能接受的移动出行方式,做一些它们所说的“实验”或“小型试点”。另一类现在已经下了“赌注”,包括股权投资和积极建立合作关系,可以是资本投入,也可以是知识产权共享。不论是谷歌、苹果类科技公司,还是Lyft、优步等出行服务提供商,都在联合传统车企,挖掘汽车行业内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打造可行的服务。他们努力打造一个新的产业,一个新的世界。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