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贷动”产业下乡 贫困户当股东拿分红
5321,4.35%,3600元…… 不熟悉扶贫和贷款政策的人可能不了解这些数字:“5321”扶贫小额贷款(小额贴息贷款金额最高5万元、期限最长3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贷款按4.35%利率予以贴息补助、人均纯收入3600元的年度脱贫标准…… 不熟悉中国广袤乡村的人可能难以想象,这些数字要落实到每户贫困家庭上有多难——在一眼望到地平线的内蒙古草原,开车一天下来也走不了几个乡镇;在群山环抱的蜀地村镇,50公里的山路要走上十几个小时。 如今,银行和保险业的“上山下乡”,让空间距离不再成为脱贫的阻碍,用金融服务牵起贫困户与乡镇龙头企业之间的“红线”,摸索入股分红、吸纳就业等多重形式的致富良方。 让农牧民无缝对接金融服务 在银行网点触及不到的偏远地区,农牧民以前很难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金融扶贫更无从谈起。现在,这些地方正活跃起一个个流动银行,打通了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之前很多银行股改上市,撤并了不少县支行,乡镇的网点基本都撤了。”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行长张春林提到,最严重的时候,整个乌兰察布市92个乡镇,除了信用社、邮储银行代理点,几乎看不到银行网点,农牧民融资成本高达9%至12%。 如何让农牧民无缝对接金融服务?农行内蒙古分行围绕农村牧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农牧户、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等五大主体,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新增贷款1000万元以上,自治区每年新增贷款100亿元以上。 结合内蒙古特色,一支乌兰牧骑式的金融服务“轻骑兵”组建了起来,他们带着装备走村串户,现场为农牧民办银行卡、办理贷款。 流动工作队的模式还有效降低了农牧民的融资成本。数据显示,相较于民间借贷超过9%的利率,农行内蒙古分行精准扶贫贷款平均利率仅为4.56%。“金融服务延伸后,当地不少金融机构主动降低利率,农户的高利贷也被置换出来。”张春林说。 “曾经取款要一天,如今只需抽根烟。”在四川广元旺苍县,以前村民交电费要去镇上或县城,来回打车需要30元。而现在,当地每个行政村都有不止一个“金穗惠农通”服务点,村民在家门口的小超市、农资店、村级医疗服务站,就可以享受取款、转账、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 贫困户当上了股东 “帮扶不能包办,帮扶不能不干,帮扶不能添乱。”在银保监会挂职干部、察右中旗副旗长刘宇看来,直接撂下一笔扶贫资金,对乡镇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帮扶要做成产业,形成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 上证报调研时发现,依托龙头企业和扶贫项目,银行和保险机构为贫困地区“输血”的同时,搭建起贫困户入股的模式,一方面撬动各方扶贫资金投资入股,另一方面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分红、劳务等多种方式,实现贫困户脱贫增收。 察右中旗的冬季正是上山放马的季节,草场上农户驱赶马匹的声音不绝于耳。这里每年降雨仅300毫米,让一望无际的草原略显荒芜,尽管干燥的环境下只能种植红萝卜、马铃薯、南瓜等有限的农作物,却为畜牧养殖提供了绝佳条件。 “以前玉米没有什么销路,年收入两三千元都是靠卖土豆挣来的。”家住察右中旗广益隆镇大西五号村的王长在,以前以种植业为主,收入很有限,“丰收了价格降下来,价格高了产量又上不去。” 入股当地养殖合作社,是王长在顺利脱贫的一大转机。王长在自筹了3000元,在广益隆镇万众养殖合作社托养了一匹马,种植的玉米卖给合作社喂马,每年最多还能得到分红2000元。据了解,合作社像王长在这样的贫困户股东共有300人。 众人拾柴火焰高,农户自筹的90万元撬动了包括人保财险、旗政府等各方资金,整个项目预计投资达778.5万元。每匹马除了农户自筹的3000元外,其他均由人保财险补贴并提供全额保险。此外,帮扶机构还帮合作社成功对接了销售渠道。 如今,万众养殖合作社年收入高达180万元,负责人张金柱有了扩大产能的想法,当地的农行也上门找了他好几次。“以往是几户连保,从农信社贷款。等到明年开春正式生产,饲料草料包、工人工资全要投入,下一步准备从农行再贷一部分。”张金柱脸上洋溢出自信的笑容。 村里能人“贷动”致富脱贫 近年来,返乡创业潮的兴起,带动了乡村产业逐渐成长。相对成熟的种养技术结合贷款资金,让很多贫困地区发展起整村特色产业,贫困户也享受到产业成长红利。 “那个时候不通路,我们在建园之前,吃水靠担,用水靠背。”谭波说,他在2007年返回四川广元旺苍县创业初始,做小作坊式手工茶,“没品牌没包装,就搭着口袋去卖散装茶。” 经过十几年奋斗,当初十几亩茶园如今已经扩展到成百上千亩,谭波的木门茶叶公司年产值达到2300多万元,还带动了其他贫困户脱贫。“我们这里的采茶婆婆,一天至少能采4斤茶叶,人工费一斤60元,一天收入能到300元左右。” 谭波的生意离不开“政担银企户”的扶贫模式的支持:每10万元贷款联结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银行发放贷款最高可达1000万元,贴息和担保费补贴后,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可低至1.3%。 2017年11月,邮储银行向木门茶业公司发放旺苍县第一笔“政担银企户”贷款150万元。通过帮扶贫困户种植茶苗、建茶园、安排贫困户到园区务工,木门茶业公司带动县里3个贫困村、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78人脱贫增收。 谭波这样的“能人经济”样本在农村广泛存在。例如在旺苍县秀海村,“我们村支书种什么成什么,不管是种桃树还是梨树,都搞到钱了,在村里也是一呼百应,所以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对于缺乏资金、种植技术的贫困户来说,将土地流转给当地“大户”是一种依靠和信任,也能分享集体经济的红利。在此背景下,苍溪农商银行充分利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契机,为1540户经营业主提供贷款29545万元,流转贫困农户土地12440亩,直接吸纳561名贫困人口就业。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