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技术院士黄学东:掌握核心的语音语言技术,AI才有希望(2)
我意识到人通过语言可以自然交流、相互合作,像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今天可以组织起来在这个地方见面,都是因为有了语言。语言是促进人类进化得最重要的因素,就像我今天讲的,在人类进化的长河中,语音和语言是最重要的因素,有同样的重要性。我在清华上学的时候看得没有那么远,但是我当时就觉得语音和语言太重要了,至少我自己30年如一日,从没有放弃过这份情怀。 Q:机器翻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人类的翻译水平差不多了,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以后不用人工翻译了?是不是翻译人员就被淘汰了?您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 黄学东:我觉得这个事情不会,机器翻译出错误会出得比人类更离谱。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机器转录翻译的时候,有人在旁边看着,有错误就给纠正一下,人和机器协同工作,这是最好的模式。 机器出错是出在什么地方呢?冷僻的词、新的概念。人可以实时学习冷僻的词和新的概念,这里的信息量非常大,人类马上可以自适应。比如我讲了一个很怪的词,大家一听觉得有意思,马上神经就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了,马上可以举一反三。而机器就惨了,怎么样处理没有见过的事情,这才是真的智能,也是人类智能和机器智能最大的区别。 跟人相比,不管是图像识别还是语音识别、机器翻译,机器其实都笨得要死,因为它不懂得举一不反三——孔子说过“举一不反三,不可教也”。 Q:文字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会讲究“信达雅”,从微软的机器翻译的水平讲,现在能够达到信达雅?还是离信还有几步的距离? 黄学东:如果是没有突发事件,那么是基本可信、基本可达、基本还算比较雅。 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就举一不可反三,这是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最大的差距。 我们说一个人灵不灵,主要看他处理突发事件时的决策怎么样,就能说明是不是真的行。一般的人处理常见的事情都可以,没问题,就像人工智能一样。而聪明的人,在面对突发事情、小概率事件,或者很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现在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最大的差别,就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差得远,这也就是为什么认知非常重要。认知是解决推理、解决小概率事件、获取知识、聚一反三,这个过程的最重要的一个代表和体现。 Q:您反而觉得机会更多,而不会说一些工作被AI取代使机会变少? 黄学东:这就像当年在英国的时候汽车刚刚发明出来,被要求速度不能超过马车的速度,后来马车夫没有了,但是汽车工业造就了多少新的机会呢?同样的道理,人工智能会给我们的生产力赋能,变的更快、更好,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是非常乐观。 当年马车起主导作用的时候,你可以想象会有那么大的汽车工业吗?像钢铁、发动机、石油,这造就了多少就业机会。 AI至少提高了工作的质量,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人以前要做很多重复性的工作,人和AI协同工作,就能提高我们的生产力,提高人的工作质量,这是人工智能和人协同工作,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Q:您会觉得通过语音识别竞赛带来差异化,使大家技术上差异越来越少吗?未来大家在竞争的话,是不是重点在结合各家整体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微软跟Azure结合,其他各家与自己的一些技术的结合上? 黄学东:比如在Switchboard上,微软是第一个达到了媲美人类水平的,这说明在研究测试级上,微软的技术是很强大的。但那个还不够,因为训练数据是固定的,计算资源是无限的。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倒过来了,训练数据可以无限,计算资源有限,因此看问题的侧重点不太一样。还有落地场景的事情,像微软“耳听八方”的会议系统,这个是我们自己用计算机视觉和语言识别打造的一套新的解决方案,前人没有想到,也没有做到的事。 Q:大家会结合各自的定位把产品差异化做竞争,之前大家纯技术、纯研究方面的东西可能现在看差异化不会太明显吗? 黄学东:技术实力还是非常重要,人工智能会议系统它的技术要求远远超越了两个人的对话。真是像《封神演义》讲的耳听八方,很难的,根本顾不过来。我们的系统,它上面有一个360度的摄像头,就像九头鸟一样全看见了,会议室的东西都尽收眼底,下面还有7个麦克风的麦克风阵列,用的就是Speech Device SDK.看起来像“黑塔”的那个东西就是用微软现有的云,加上现有的DDK打造的一个人工智能落地的实例。微软的服务都在,但别人没有打造出这样的一套东西,我提供了开发工具,但是要打造一套像PPT这样的应用程序,还是需要很多的工作。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