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停战,中国得到了什么?(2)
最后我想说,之前有专家将目前中美之间的关系定性为“新冷战”,我认为是不合适的。中美两国想“冷”是不可能冷起来的。双方在经贸以及地缘政治层面的相互需求非常强烈,美国需要中国的产品,还需要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虽然双方互相看不惯,但又不得不合作,双方的融合甚至越来越深入。很显然,这是一种完全超越了过去“热战”和“冷战”思维的大国关系。 我更同意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德满在《凉战:全球竞争的未来》中将中美关系界定为“凉战”的定性。在菲尔德满看来,中美“目前的情况不同于过去的全球权力斗争。世界主要大国与挑战者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两国在开展一场经典的权力斗争的同时,彼此间的经济合作又变得越来越深入和重要。”很显然,这是一种彼此冲突,但又彼此依赖对方的新兴关系。用网络术语翻译过来就是:“我知道你看不惯我,但我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还不得不和我一起建设社会主义的样子。” 从“打,奉陪到底”到“不打贸易战”,中美何以做到? 作者:徐方清来源:中国新闻周刊(ID:chinanewsweekly) 仅仅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中美对待经贸摩擦的态度实现了从“打,奉陪到底”到明确表示“不打贸易战”的巨大转变。 当地时间5月19日上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在美访问的习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表示,此次中美经贸磋商的最大成果是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并停止互相加征关税。 在中美之间彼此都开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加征关税产品清单后,中美最终还是走到了谈判桌前。5月3日到4日,美国总统特使、财政部长姆努钦率领被称为“史上最豪华”组合的美方商务代表团访华。约十天之后,刘鹤率中方代表团访美,同美姆努钦率领的美方团队就两国经贸问题进行又一个回合的磋商。 对于此次中美双方磋商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果,刘鹤指出了两方面的关键因素:最重要原因是两国元首此前达成的重要共识,根本原因是两国人民和全世界的需求。 就在中美高规格代表团两回合磋商的中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中美两国元首此番通话主要谈了两个话题,一个是中美经贸问题,另外一个是朝鲜半岛局势。通话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在大连进行的会晤刚刚结束。 自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中美两国元首间除了互访以外,通电话次数已超过10次。这样的密集互动,说明中美两国外交政策的顶层设计者和最终决策者对于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这样的互动也大大降低了两国决策层之间出现战略误判的可能性。 从现实的角度看,中美作为全球头两号经济体,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又都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出现如今这种一方面互动密集一方面摩擦不断的局面,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显性、表象的数千亿美元的“贸易逆差”问题背后,中美在经贸上更深层次的竞争性,其实是一些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性问题的反映,最直接的原因则是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拉近所导致的产业发展的竞争性趋强。 此外,由于政治体制和发展阶段的不同,加上各自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定位不同,中美在产业扶持的政策理解和认知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彼此,中美在经贸上竞争性的一面就难免会被过度解读和放大。 而回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上,只要双方能够理性看待,竞争性增强或者说更加充分的竞争都不应是双方关系发展中的“消极因素”。一方面这会刺激双方产业的进一步更新升级,进一步扩大市场的开放程度,为两国的消费者提供更加质优价廉的产品;另一方面,面对着一个从长远来看必然更加开放的全球大市场,双方可以在“做大蛋糕”、相应提升产业合作上拥有更广阔的空间。 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看,作为在经济发展领域分别各具优势的全球最大的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中美之间积极良性互动的经贸关系还具有极大的示范意义。“不打贸易战”不仅是一个务实、双赢甚至是多赢的选择,还是一个合作管控分歧、合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积极信号。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