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5G,甚至6G
在物联网成为趋势的今天,部署5G、加快5G研究的商用落地已成热潮。远有美国、欧盟,近有日本、韩国,我国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5G纳入政府报告,并计划在2020年实现5G的全面商用。 眼看时间逼近2020年,三大运营商“摩拳擦掌”的同时,各手机厂商也推出了多款5G手机。 高速率、高带宽、高可靠性、低时延性,能够满足未来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自动驾驶等用户和行业的应用需求。作为物联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5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技术的发展速度总是惊人。在5G商用前夜,6G研究却已“露脸”。 据人民日报报道,工信部5G无线技术工作组组长粟欣对外透露,6G概念研究将在2018年启动,并预计在2020年正式开始6G研发,2030年投入商用。 5G投入大、回报慢,在5G还未商用的情况下,有人觉得现在开始6G研究似乎有些显得过早。 比如,现任英国政府国际贸易机构首席科学顾问Mike Short就说道:“我认为,在2022年之前,6G都不值得大家对其付出努力。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发掘用户对5G真正的需求,先把5G商用用好了再来说6G。” 而有人则认为,“搞科研一般都要超前于市场应用,‘使用一代、研究一代、储备一代’。” 粟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开展6G概念研究是源于两方面的动力:一是技术推动;二是需求。 他认为,5G有大带宽、低延时、广联接的三个应用场景,但6G能在5G三个场景上实现更好的应用,解决5G不能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与5G相比,6G速度确实更快、时延更低,且有可能从毫米波频段扩展到太赫兹波频段,下载速度能达到每秒1TB,比5G快得多,且能实现5G不能覆盖到的领域,比如水下通信。 这也意味着在6G网络下,高速度、高覆盖率的6G能实现任意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且能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信卫星系统、地球图像卫星系统等系统更好地结合,实现全球无缝覆盖,让网络信号能够抵达任何一个偏远的地方,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6G通信技术不再是简单的网络容量和传输速率的突破,它更是为了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万物互联的“终极目标”,这便是6G的意义。 从2G到4G,中国曾经在移动通信领域落人一步,如今,中国抓住机遇,在5G上积极部署、加快5G的商用落地。不管是参与5G的标准建设,还是在5G的商用落地上,中国已经快人一步。 然而,这样的发展并不顺利,从国外对待中国5G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在科技实力就是软实力的今天,国外不少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是谨慎甚至是抵制的态度,比如澳大利亚和美国发生的事件。 种种事件可以看出,在5G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的今天,大国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如果不能提前占有主动权,就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由此,中国在5G尚未商用,就提前6G概念研究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 毕竟,美国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Charter已经向外界宣称开始6G研究,欧盟、俄罗斯等也正在开展6G相关工作。 下一步,谁拥有了技术上的主动权,谁的话语权将更大。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5G是争夺‘上甘岭’,是世界高地,关系到生死存亡,所以一定要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攻上‘上甘岭’。”而对于中国来说,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奋战就是上甘岭,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的胜利。 相关阅读: 运营商需要主动布局全流量概念,积极稳定收入来源 运营商需要进一步激发手机上网用户活跃度和规模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