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3)
据悉,90后入睡前普遍在移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时间。睡觉前,57.7%的90后都在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当代熬夜的年轻人逐渐从睡不着过渡到不想睡,撑起睡眠经济的大军便紧跟着升级支撑夜间经济。 近年来,中国的“夜经济”越来越高涨。据统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了全天消费的50%以上,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饿了么”此前统计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夜宵订单(每天21时—次日2时)的情况,以上海、杭州和深圳三座城市为例,每天超过1/10的外卖订单均是在晚间产生的。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超过36%的网购都发生在夜间。在23点到凌晨3点依然有数万人活跃在淘宝上,被官方调侃“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移动支付在夜晚10点到达全天活跃最高峰。单纯就移动互联网来讲,用户在夜间的高度活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反观线下,深夜里的繁华热闹毫不逊色,有7.1%的小商户选择在凌晨4点前继续营业。环顾周围街头,无论是网吧大排档还是酒吧电影院,都在夜幕中高举“不打烊”的大旗,积极得分上一杯羹。 在2017年,共有54个城市全年在22点以后上映夜场电影的数量超过3万场,也就是说平均到每个夜晚,这些城市都有80场以上的夜场电影在放映。 如今,深夜“修仙”的熬夜党越来越多,修仙时间越拉越长,与此同时,熬夜活动也在趋于多样有趣。究竟是熬夜大军成就了夜晚经济,还是夜晚经济纵然了熬夜大军呢?这似乎是一个双向逻辑题。 正如珠珠所说,“睡不着时就会看手机,刷微博,本来想玩累了就自然困了,谁知道越玩越精神了。” 而很多失眠的人可能还不知道,自己睡不着的样子原来如此“值钱”,甚至正在形成一股新的资本热潮。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