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赶考”
游戏直播圈里,斗鱼、虎牙各领风骚,腾讯则是“真·老大”,B站也在“默默发电”;秀场直播圈里,市值超70亿美元的陌陌也是匹好马,引得映客、花椒加速追逐。 直播界群英林立,快手亦不能缺席。 在日前发布的《2019快手直播生态报告》中,快手宣布直播业务日活破1亿,游戏直播日活突破5100万,半年内净增长1600万。 用户体量增长之下,快手2018年直播营收据传为200亿元,绝不输于斗鱼、虎牙、陌陌等平台,这家与抖音同台竞技的短视频公司,在直播界亦是手执牛耳者。 喜人的变化背后,折射出快手激进的2019年。 自2019年6月提出“3亿DAU”小目标之后,快手打响了一场K3战役。如今,距离2020年春节还有近40天时间,快手亦在内容、商业化等全方位狂飙突进。 赶考中的快手,能交出一份优异答卷吗? 直播“老铁式” 对比虎牙、斗鱼,快手直播是什么段位? 据2019Q3财报显示,斗鱼平均月活跃用户量达1.64亿,虎牙的平均月活跃用户量达1.461亿,二者在财报中均未披露日活数据。 再以游戏直播为例,快手在7月宣布游戏直播移动端日活达3500万,远超斗鱼1500万的日活,以及虎牙的1100万日活。(QuestMobile 2019年6月数据) 另据各平台财务数据显示,虎牙2018年直播营收44.428亿元,B站2018年直播及增值业务营收5.86亿元,斗鱼2018年总营收达36.54亿元。对比之下,快手直播200亿元的营收规模已是遥遥领先。 由此观之,快手直播在业内称得上“王者段位”。 2018年初才全面开放直播功能,作为行业后进者的快手利用不到两年时间,在营收和用户规模上实现了对前辈平台的超越,由此演化出直播带货这样的流量变现方式。 模式,或许是造就快手直播成功的关键钥匙。 以斗鱼、虎牙为例,二者同处一条赛道,但模式也不尽相同。斗鱼重视对“顶流”主播的经营,以头部内容来拉流量;虎牙则侧重于通过公会来发展腰部主播,经营小圈层的主播粉丝。 相比之下,快手选择的是“第三条道路”。 不同于斗鱼、虎牙,快手的优势在于,其以短视频内容为主,早期主攻下沉市场,且在技术维度信奉公平普惠原则,给予每位创作者同等的曝光度。 无论是头部艺人,还是小镇青年,创作者拍摄的每一条视频都有机会成为热门,用户也有机会在瀑布流中看到五花八门的内容。 长此以往,快手营造出更为公平的内容创作与观看环境,用户更关注创作者输出的内容本身,而非创作者身上的IP光芒,原生态的乡土内容也更贴近下沉人群,用户也因此与创作者之间形成稳固的情感纽带。 在上述的用户关系基础上,快手更强调“关注”关系,其首页顶部三个Tab中,“关注”是居于首位的,创作者的直播、作品动态都会在此更新。 这正是快手逐步打造出的“老铁生态”。 “老铁生态”背后,快手的内容逻辑在于“人即内容”,创作者以原生态、高创意的视频内容吸引用户,再通过持续输送类似内容与老铁建立“关注”关系,打造IP效应。 正因如此,快手上诞生了散打哥、辛巴、手工耿等一批原生网红,他们创作的内容植根于快手生态。例如在快手坐拥近5000万粉丝的散打哥,抖音粉丝只有80万。 相比之下,抖音主打头部内容,侧重于引导用户关注抖音,关注IP,而非关注创作者本人,这也造成了快抖之间的差异。有数据显示,快手的互动率(评论+私信数/总播放量)高于5%,抖音则不足2%。 在重视关注与互动的老铁生态之上,快手直播跑了出来。 用户更倾向于追踪自己所关注的创作者,后者也更重视通过内容、互动来维持粉丝关系,在创作者与用户的双向诉求之下,直播业务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相较于制作完备的短视频,直播更重视互动性,创作者与老铁可以实现充分的沟通与反馈,而在快手原生态的基础上,更多主播并不是坐在灯光环绕的直播间里,而是在田间地头随时开播。 由于直播本身的强互动性,这类内容“涨粉”效果更佳,更多快手老铁重视经营直播,用户也不断涌入直播内容;以快手第一带货网红“辛巴”为例,截至目前他发布的作品不足50条,但每晚一场的直播绝不会缺席。 这样的直播生态,或许是斗鱼、虎牙也无法比拟的。 显然,快手直播的成功之道在于早期短视频内容建立的粉丝互动关系,用户与创作者之间建立起稳固的情感纽带,直播便成为创作者加深“老铁生态”的重要工具。 因此,快手直播至今没有单独入口,而是在关注流中呈现。这显示出快手更乐于将直播打造为,创作者与老铁们“说心里话”的小天地,这类内容也有助于用户的长期留存。 而随着用户的长期停留,以及与创作者加固信任纽带,快手也顺势发展出直播带货业务,激活用户的冲动购买需求,由此再成就一批带货网红。卡思数据显示,今年双11全网TOP 50的卖货达人里,近40%来自快手。 快手直播快进之下,“老铁生态”正发光发热。 用户与创作者之间的情感纽带,这是快手7年发展过程中建立的模式优势,但随着K3战役的到来,快手也有了新时期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速度与激情 如前所述,高互动率、长时间的用户停留,这是快手自身的优势壁垒,但在当下,老铁簇拥下的快手也有了新烦恼——用户增长。 2018年至今,抖音画出了一道极速上扬的增长曲线。2018年2月,QuestMobile数据显示,抖音MAU达1.23亿,到今年9月,其已经增长到4.86亿,涨幅接近300%。 与此同时,快手却丢掉了用户规模的王座。QuestMobile数据显示,快手在2018年2月的MAU为2.3亿;到今年9月,其MAU达3.41亿,涨幅不足50%。 对比抖音,快手的用户增长相形见绌。 新的挑战必将带来新的改变,快手的K3战役以及大规模布局,均剑指用户增长的终极目标,这也是留给快手的一道全新命题。 要破解这道题目,快手需要抓住用户广度与深度这两个指标。 何为用户广度?通俗理解即为用户边界的持续拓展。快手需要拓展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乃至不同国家的用户,让流量池里的水源更加丰富。 而用户深度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户忠诚度,在老铁生态的基础上,快手更要突破垂直领域,紧追长尾需求,通过深耕细分品类来培养忠实消费者。 在广度与深度的目标之下,快手也与曾经的“佛系形象”挥手作别,并在各条业务线中上演“速度与激情”,而激荡最明显的正是快手的内容本身。 新阶段有新任务,快手的内容端正在进化。 针对用户深度这一端,快手推出了群聊功能,让平台创作者借社群功能继续深耕用户关系;同时,快手也不断加码音乐、游戏等内容,基于成熟的网红群体来拓展周边内容,让老铁们有了更多“追星”渠道。 同时,快手过去一年重点耕耘了体育、二次元两大内容板块,包括重启A站并推出“国漫扶持计划”、联合CBA推出“篮球光合计划”,开放流量来扶持相关领域创作者。 二次元与体育,快手不仅借此拓展内容规模,更重要的是,体育与二次元能吸引一批高忠诚度用户,他们甚至会在对部分内容及商品的消费中呈现非理性状态,这种忠实性与冲动性,正是快手所喜闻乐见的。 更加粉丝向的内容,以及更深化的社交互动,都是抢夺用户注意力的关键法宝。显然,快手要增强用户深度,内容和社交关系的向下细化是必经之路。 此外,以内容驱动用户广度变化,亦是快手的肩头重担。 为拓展用户边界,快手也使出浑身解数,例如推出扶持本地创作者的“区域创作者招募计划”,并在巴西开启海外创作者招募计划,以Kwai为首带动出海业务发展。 来自不同地域的创作者所生产的本地化内容,有助于激活不同圈层的用户。例如一位来自山西盂县的“老铁”,快手粉丝超过4万,影响力甚至强于当地电视台。 触达县城,孵化县域KOL,快手用户增长的飞轮才能持续转动。 同时,从内容本身出发,快手正努力在娱乐化内容之上,打造更多精品短视频,包括与知乎联合推出扶持知识创作者的“快知计划”、补贴66.6亿流量用于教育类账号的冷启动。 随着5G技术的逐步发展,用户对视频的需求激增,对内容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曾经短平快的娱乐视频恐难留住用户,精品化且带有剧情的中短视频或将占据C位。 这样的技术趋势下,快手亦在加速布局知识类、教育类等精品内容,紧追需求变化的潮流;同时,借助这类内容,快手也能打入更多高知人群中,丰富自身用户边界。 过去近半年,快手在内容端的激进是有目共睹。丰富内容规模的同时,驱动用户增长亦是快手的重要目标。 而在快手连珠炮般的内容布局中,其追逐的正是用户深度与广度,一是通过强化社群及垂直内容,深入挖掘细分人群及用户关系;二是通过拓展内容风格及创作者,进而突破用户规模的边界,驱动用户持续增长。 不难理解,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就是一枚核弹头,以此来驱动用户增长才是正解,如今的快手正是在激活“内容-用户”的爆炸效应,上演一场速度与激情。 内容端速度与激情的背后,是快手自身在加速跑。 激进发展之下,快手同样是在蜕变。首先,在运营端,快手上述的内容布局都是加重运营的最好例证,而在幕后,快手要辅之以更迅速的战略节奏,更专业化的管理方法及人才选拔。 据多家媒体此前报道,快手的海外业务、宏观战略部和投资并购部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变动,这同样是在重运营的目标之下,快手在管理体系上向系统化升维。 同时,资本也是支撑快手重运营的关键,据《财经》报道,快手已经拿下由腾讯领投的30亿美元融资。配合激进的战略演化,快手还得继续烧钱。 其次,快手已经是一款诞生7年的App,大量功能乃至文化基因已然定型,而当内容及业务持续扩张时,快手只有一款主力App显然还不够。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