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技术公司”算盘在企业业务这里能打响吗?(3)
京东企业业务提出的“智能需求”,宣称用“有限数据集训练系统、模型持续适应需求的变化,打造需求智能认知引擎、智能预测引擎”,说白了,就是基于700万企业客户、6000家大型客户,以及超过300万种已采购商品等沉淀,来构建一个能针对B端企业“个性化采购需求”的智能需求把握系统,实现以类似C端个性化购物的方式做B端个性化采购需求的效果 ,与此同时,优化的需求方案本身还有提升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的价值。 这其中,无疑离不开AI、大数据的技术加持。 2、识别采购产品是否“对版” 这是解决如何“落实”的问题。 产品丰富度爆炸的时代,具体到一个产品本身,企业“心里想采购的那个东西”究竟对应市场上哪个品牌、哪个型号,面对市场缺乏标准化管理的商品体系和层次不齐的商品质量,很多时候企业并没有精准的判断力。 生产资料还好,在办公用品领域,采购部门接到的指令往往是采购一个类似XX的东西回来,可能只是一张图片,需求给出了,但落实很模糊。 京东企业业务声称利用AI识别图片的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找到它真正想要的那个产品,而在产品到达后,内部审计部门也能借助图片识别来判定产品是否“对版”,这无疑利用了电商平台们擅长的AI商品识别能力。 更进一步,京东企业业务甚至把区块链技术拉了进来,宣称要从源头到后端对仓储、配送、加工、生产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溯源,保证产品符合采购需求。 3、采购合规运营及流程改造 和钱、资产高度相关,采购流程的合规性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但快节奏时代,在企业采购运营这件事上,因为合规而“拖拖拉拉”,很可能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弹性”,无法快速适应外部变化。 一方面要保证合规,另一方面还要增强效率,数字化是必然要走的路。京东过去两年与院校和金融机构一同做的区块链电子发票被纳入到企业采购服务之中,此外,京东这两年对电子合同、电子签章也格外“热心”,这些技术与采购合规运营有着天然的亲和。 当然,除了技术,这些都在根本上都不可避免涉及传统流程改造,京东为此还设计了“智能流程设计方案”、“财税智能结算方案”等解决方案。 4、采购业务持续优化 采购业务结束后,与之对接的资产管理才刚刚开始,修、换、淘汰、估值……过去往往依赖人力完成。 京东企业业务搞了一个“云资产管理平台”,直接与采购系统对接,采购后自动进入资产管理流程,买、管、修、换,一个智能化算法自动提醒管理人员在什么时候做什么资产管理的事。 这个链条环节的重要性可能不及其他环节,但其持续时间却一定最长,伴随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仪、一个办公桌……的全生命周期。 看完价值,再来看京东要在企业采购服务领域做长链条、打响“技术公司”算盘的几个挑战,或者说独特的“麻烦”: 1、企业方:时间与阻力 如果只是做撮合平台,把信息一匹配就完事,但如果要深入企业内部做采购链条的优化,首要面临的是内部的阻力。 B端选择企业服务本身就是重决策的事,不比个人决策,它是系统工程。而偏偏,采购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又如此重要且敏感,完全落地智能化采购,在企业理解和接受方面都需要时间接受,也需要时间磨合。 目前,已有85%的世界500强与京东企业业务达成合作,通过技术重塑管理流程,提升采购效率已经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共识,但海量的中小企业对于智能采购的理解程度,一方面要看企业的配合度和革新决心的彻底性,另一方面可能还需要智能化理念社会全面渗透。 2、供应链方:利益与协同 虽然京东的采购长链条服务多数在企业内部,但高质量、智能化服务一定缺不了上游供应链的配合。 2019年10月,京东企业业务与联想商用合作,上线专为企业使用定制的ThinkPadL590,面向政府、教育、军工、金融等各个领域的B端采购需求,与此同时,京东的服务团队与联想的服务团队打通,保证全国900个城市2小时内上门服务。 这种“产品+服务”的模式,缺了联想的配合是做不到的。 问题也随之而来,品牌商在供应京东企业业务,供应自己的大客户部,供应线下渠道等方面,如何平衡渠道关系?换而言之,京东企业业务这种长链条的服务模式,必须要构建出超出传统卖货给品牌商带来的价值,才能吸引品牌商入局。 就此,京东企业业务提供给供应链品牌方一个利益协同的机制至为关键,而这显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反复磨合,甚至试错。 3、技术本身:“急不来”的沉淀期 AI识别图片从而帮助企业精确找到想要的产品,这背后可以借助京东电商平台的庞大产品库,但是,在采购领域往往存在着C端消费级市场上没有的商品,例如一些企业生产的半成品,这就要求京东还得搞一个工业标准品库,作为AI识别的重要数据来源; 此外,准确识别企业个性化需求,虽然可以“有限数据集训练”,但不断扩充数据量永远是准确率提升的关键,而它最终对促进企业方接受智能化的采购有直接的价值; 而京东企业业务在产品溯源和财税方面都大谈特谈的区块链技术原本就是一个需要众多参与者通力配合的共识机制,虽然前景可期,但其去中心化体系的构建是一件可能比企业采购服务本身更为庞杂的体系化工作。 凡此种种,都表明京东选择的技术路线有必然的、“急不来”的沉淀期,但京东的“技术公司”算盘,未来将有相当大的而权重会在企业业务打响。 *此内容为【科技向令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