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网红因疲惫而“逃离”:资本的“牵线木偶”做不长远(3)
然而眼球经济的弊端也极为明显地体现出来:虽然流量大,但粘性太差;虽然内容可以博出位,但质量不见得有多高。而且眼球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制造需求”的手段。那些网红输出的内容和推荐的商品,未必就是用户的真实需求,而是他们刻意制造出来的。 既然需求原本就是虚假的,那么为了维持这些虚假的需求,他们必然要更努力地去制造更多的内容,或者是不停地推荐商品。于是他们就成为眼球经济之下不断生产内容的创作者们,也不可避免地因为这些弊端陷入到不正常的焦虑状态,即使在短期内能够获利,但创作的过程并不那么好过,最后的结果恐怕也不如人意。 除了眼球经济的裹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资本的过度介入。 资本力量之强大,从这几年互联网各个行业中的大小投资和风云起落便可知晓。网红这个大热的领域自然也逃不过资本的关注。直播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甚至连音乐平台都热衷于打造网红,以此获取资本,再靠这些资本打造更多的网红...... 如此看重资本可以理解,但是当资本过度介入,网红就难免沦为资本的“提线木偶”。为了卖出更多的货,拉到更多合作方,主播不眠不休地工作。为了获得更多资金,创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更新频率。为了满足观众的需要,创作者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完全按照用户的喜好去制作内容。 这种不正确的趋势需要得到遏制,就连生产网红的平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YouTube上有一个创意反讽短片,就是假设了2079年网红产业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他的职业都被视为“不务正业”;另外根据调查,日本许多学生长大之后的志向已经不像我们这一代想要当科学家和老师,而是立志成为一名网红。 当然职业无高低,想从事何种职业是个人自由,但是如果网红这一职业继续按照现在这种趋势发展,恐怕迟早会“崩盘”。关于这一点,人们似乎还没有找出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平台是可以适当加以规范的,例如制定合理的工作时间和薪资标准,在推荐机制方面不过度依赖某一个或几个因素,而是更加全面地进行考量。或者从一开始就提升成为网红的门槛,让优质的内容成为重要因素,而非点击率和各种光怪陆离的表演。 其实不管时代如何发展,用户想看到的始终是真正的优质内容。一个人被各种因素裹挟,而在镜头之前强迫自己做出取悦观众的状态,或者是忍受着超负荷的压力,制作讨好大众却“掺水”的内容。这对于从业者、平台和大众来说都无利可图,还会让原本应该是“动力”的因素成为从业者的“负累”。早一些意识到这些现象带来的长远的危害,就可能及早“醒悟”,从而及早做出改变以扭转这一行业的乱象。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