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锁的 API,消费者程序会相对复杂一点儿。特别的,消费者程序首先检查文件是否被排斥性的被锁,然后才尝试去获得一个共享锁。相关的代码为:
lock.l_type = F_WRLCK; ... fcntl(fd, F_GETLK, &lock); /* sets lock.l_type to F_UNLCK if no write lock */ if (lock.l_type != F_UNLCK) report_and_exit("file is still write locked...");
在 fcntl 调用中的 F_GETLK 操作指定检查一个锁,在本例中,上面代码的声明中给了一个 F_WRLCK 的排斥锁。假如特指的锁不存在,那么 fcntl 调用将会自动地改变锁类型域为 F_UNLCK 以此来显示当前的状态。假如文件是排斥性地被锁,那么消费者将会终止。(一个更健壮的程序版本或许应该让消费者睡会儿,然后再尝试几次。)
假如当前文件没有被锁,那么消费者将尝试获取一个共享(read-only)锁(F_RDLCK )。为了缩短程序,fcntl 中的 F_GETLK 调用可以丢弃,因为假如其他进程已经保有一个读写锁,F_RDLCK 的调用就可能会失败。重新调用一个只读锁能够阻止其他进程向文件进行写的操作,但可以允许其他进程对文件进行读取。简而言之,共享锁可以被多个进程所保有。在获取了一个共享锁后,消费者程序将立即从文件中读取字节数据,然后在标准输出中打印这些字节的内容,接着释放锁,关闭文件并终止。
下面的 % 为命令行提示符,下面展示的是从相同终端开启这两个程序的输出:
% ./producer Process 29255 has written to data file... -
% ./consumer Now is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Made glorious summer by this sun of York
在本次的代码示例中,通过 IPC 传输的数据是文本:它们来自莎士比亚的戏剧《理查三世》中的两行台词。然而,共享文件的内容还可以是纷繁复杂的,任意的字节数据(例如一个电影)都可以,这使得文件共享变成了一个非常灵活的 IPC 机制。但它的缺点是文件获取速度较慢,因为文件的获取涉及到读或者写。同往常一样,编程总是伴随着折中。下面的例子将通过共享内存来做 IPC,而不是通过共享文件,在性能上相应的有极大的提升。
共享内存
对于共享内存,Linux 系统提供了两类不同的 API:传统的 System V API 和更新一点的 POSIX API。在单个应用中,这些 API 不能混用。但是,POSIX 方式的一个坏处是它的特性仍在发展中,并且依赖于安装的内核版本,这非常影响代码的可移植性。例如,默认情况下,POSIX API 用内存映射文件来实现共享内存:对于一个共享的内存段,系统为相应的内容维护一个备份文件。在 POSIX 规范下共享内存可以被配置为不需要备份文件,但这可能会影响可移植性。我的例子中使用的是带有备份文件的 POSIX API,这既结合了内存获取的速度优势,又获得了文件存储的持久性。
下面的共享内存例子中包含两个程序,分别名为 memwriter 和 memreader ,并使用信号量来调整它们对共享内存的获取。在任何时候当共享内存进入一个写入者场景时,无论是多进程还是多线程,都有遇到基于内存的竞争条件的风险,所以,需要引入信号量来协调(同步)对共享内存的获取。
memwriter 程序应当在它自己所处的终端首先启动,然后 memreader 程序才可以在它自己所处的终端启动(在接着的十几秒内)。memreader 的输出如下:
This is the way the world ends...
在每个源程序的最上方注释部分都解释了在编译它们时需要添加的链接参数。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