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年代的博物馆自媒体运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5 10:37 所属栏目:18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 互联网+ 时代, 随着自媒体平台, 如微博、 微信等蓬勃发展, 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如, 在2012年的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 中, 微博被正式纳入博物馆公共关系定性评估指标体系 。 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 我国仅手机
在 “互联网+” 时代, 随着自媒体平台, 如微博、 微信等蓬勃发展, 博物馆文化的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如, 在2012年的 《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指标体系》 中, 微博被正式纳入博物馆公共关系定性评估指标体系 。 数据显示, 截至2015年底, 我国仅手机网民规模就达到6亿, 在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下, 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开启。新型自媒体平台的日新月异是必然趋势。 在此背景下, 我们应踏实办好博物馆自媒体平台、 做好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 认识博物馆微博、 微信平台的各自优势,明确建设重点 运用麦克卢汉的经典传播理论对新兴社交平台、 社交软件进行分析就不难看出, “传播方式是人的延伸” 。那么, 网站、 博客、 微博、 微信等,都是人的神经中枢向着信息精细化的不断延伸。由此看来, 没有任何媒介、 媒体平台会被完全取代。 就像互联网出现了十几年后, 报媒发展或许有所萎缩, 但没被取代; 网站出现多年, 电视、 电影依然得到长足发展。 同理, 即便如今微信发展势头迅猛, 但2015年新浪微博的运营情况依然比预期好。(新浪微博2015年第二季度焦点业绩: 净营收1.078亿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39%,超过公司1.02亿美元至1.05亿美元的预期范围;广告和营销营收8790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47%; 微博增值服务营收2000万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3%。)11111因此, 博物馆自媒体平台中, 微博、 微信都具有其独特优势, 不应厚此薄彼。 微博、 微信平台的各自优势 2015年6月13日,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首次举办 “博物馆之夜暨一白高天下——齐白石 《四季山水十二屏》 特展揭幕品鉴会” 。共计200余人参加, 为该馆今年最重要的大型活动之一。 当天, 博物馆微博运营人员现场发稿, 将活动进行情况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在微博平台中进行了直播, 在微博平台上获得了观众一致好评。 但面对同样的信息, 微信公众号却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页面编辑、 组织完整文字才能发布, 当信息到达微信受众手机中时已是6月18日。 不仅如此, 公众要每月发布条数有限 (每月不超过4条), 信息的丰富性上也不及微博内容。由此看出, 微博平台具备及时性、 互动性强的突出优势, 适合与网友进行及时交流、 直播博物馆大型活动。而在微信中,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运用其“导览” 功能, 大量 “吸粉” 。 2014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在传统语音导览基础上, 以微信平台为媒介, 先后汇集了17名文博专家、 18名专业人员、 10名技术工程师、 6名志愿者参与, 内容包括了在展的全部8个常设展览, 导览词撰写近10万字, 总时长约5小时, 相关视频集合为4大系列共45集, 构成了该馆微信智能导览的核心服务体系。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