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手机 数据 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微信首次对外开放大数据:“微信指数”拨开社交数据迷雾

发布时间:2017-03-29 05:15 所属栏目:15 来源:站长之家用户
导读:3 月 23 日,微信首次对外开放数据分析能力,推出了移动端数据分析工具“微信指数”,它的背后有着微信大数据的支持,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就可以看到数据指数近三个月内的变化趋势。 很多人认为,“微信指数”的推出,走出了数据分析平台由PC转向移动端的第

3 月 23 日,微信首次对外开放数据分析能力,推出了移动端数据分析工具“微信指数”,它的背后有着微信大数据的支持,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就可以看到数据指数近三个月内的变化趋势。

很多人认为,“微信指数”的推出,走出了数据分析平台由PC转向移动端的第一步,也再一次印证了移动时代社交数据的重要性。

“微信指数”让社交数据不再沉睡

对营销者来说,要做到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需要有完备及时的市场数据信息作为基础;作为企业,提升影响力、塑造企业形象都离不开对舆情数据的研判。而这些,今后都可以通过“微信指数”轻松搞定。

舆情信息、市场需求是营销者最关注的数据特征,社会问题、热点事件、舆论焦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舆情应对方案,通过“微信指数”,我们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做到实时了解,为营销思路和企业决策收集更多的参考数据。

微信为什么将一个基于自己优势资源形成的指数对外开放?微信对自己各种业务的考虑并非基于短期利益,而是基于构造一个长期、复杂、具有活力和自我生长能力的生态系统。

在对数据愈发依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数据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不仅影响公司的决策,还能提供预测分析。一方面,在速度上,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可以反映当下趋势,消除时间差,对社交大数据的运用,直接影响着公司对市场的洞察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数据整合上,信息风暴不断涌现,社交数据整合分析对依靠公众意见作决策的现代企业作用明显。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所带来的信息爆炸、内容渠道的垂直细分化,用户获取信息的行为更加直接,但也加剧了用户行为的“去中心化”,进一步导致数据割裂,难以形成完整而立体的全局数据,而“微信指数”则是有望打破这种信息孤岛的入口。

数据分析的黄金时期到来

随着用户行为向移动端的迁移,如何立体和丰富地反应用户浏览行为背后的需求和趋势?微信指数的诞生便来源于此。换言之,这是宏观互联网环境和微观行业需求双轮驱动的结果。

据前瞻数据库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末,中国网民数量已达7. 31 亿人,且仍向低龄、高龄人群不断渗透。网民数量的快速攀升,使互联网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海量数据加深了信息处理的复杂程度,也加大了企业运营的成本。但这也意味着数据分析的黄金时期到来,如何有效掌握数据分析结果成为未来企业成功的关键。

微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行业内痛点,推出了定位于移动端工具的“微信指数”。海量的用户覆盖、数据的趋势变化,都很好地补充了现有数据分析平台的不足。

各行各业将目光投向数据分析工具,希望通过提供数据分析的平台,多维度关注用户、洞察商机,使公司对用户的行为追踪和理解更加具象。然而,如今提供数据分析的平台,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多种多样的因素困扰着平台自身的发展,数据分析结果也存在着明显局限性,导致企业和营销者对更全面、更直观的数据分析工具抱有迫切的需求。

各擅胜场,各有千秋

不妨将微信指数其与行业里类似的数据分析平台做个对比。

百度指数,是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产品迭代至今已成为当前互联网最重要的统计分析平台之一。它不仅可以对单个关键词进行趋势研究,还可以分析行业的整体趋势。但因只接入百度搜索数据,用户覆盖面并不全面,尤其缺乏丰富的社交数据分析。

微博搜索热搜榜存与百度相似的问题,数据样本只是基于微博平台的搜索结果。况且,微博截止 2016 年底的月活用户仅为 3 亿,平台的媒体属性远大于社交属性。无论在属性上还是用户活跃度上,都与微信存在着明显差距。

更要命的是,上述两个产品都是PC时代的产物。

反观腾讯,它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里资源最全面、社交基因最丰富、对大数据应用最用心的一家。据腾讯最新财报数据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8. 89 亿。海量的活跃用户群保证了数据样本的全面性和分析结果的精准。在社交和搜索的基础上,“微信指数”还继承了微信生态中阅读、出行、消费、购物、游戏娱乐等使用场景的数据,强大的跨场景覆盖能力,令数据更为多样、真实。不同于静态数据呈现,而是展现关键词的发展趋势,让数据分析更便捷直观。

“微信指数”延续了微信团队整体一贯的风格,而且更加注重回归工具的本质。由于产品刚刚推出,“微信指数”在形态上暂时还不如上述两家平台那么丰富。在后续的产品优化中,或许它会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和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指数搜索结果页面内添加相关文章的链接,对关键词进行排榜,添加地域、人群、时间等属性。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肯锡的此番描述,正是我们今天仍在经历的变革。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世界里,只有发现数据背后的趋势,企业才能把控未来,在竞争中长存。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