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岁的莫博士和他影响的消费电子时代(2)
但不是所有朋友都像 Pearlstine 一样理解他的决定。国务卿 James Baker 对这位老战友将去做科技报道表示困惑。不过 Mossberg 并没有将这位政要的意见严肃对待,毕竟,按照 Mossberg 的说法,「Baker 从来没有使用过电脑、黑莓手机或其他任何电子设备。」 「翻云覆雨」的影响力及其争议对于随后 22 年的《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纽约客》这样评价:「很少有科技专栏作家可以像 Mossberg 那样清晰明确地写作,他的评价可以左右一款产品多年的努力」。2000 年,Mossberg 对 Cube 做出优评后,苹果股价在隔天暴涨 10%;2002 年,他批评 XM 公司出品的卫星电台装置设计糟糕、难用、价格昂贵,当天 XM 公司的股价下降了 8.5 个点;2004 年,网络浏览器 Stilesoft 被他盛赞后,下载量暴增了近四倍。 Mossberg 意识到了自己的专栏具有某种「翻云覆雨」的权利,但他将这份公信力归功于《华尔街日报》的品牌。在他的专栏主页上,有一份千字公开信《职业道德生命》:做新科技产品的普通消费者的代言人。同时,他杜绝与测评产品公司产生利益绑定。 Mossberg 会从用户视角测评用户体验的方方面面,并用最平实和简单的话写出来。这恰好是科技公司的盲区:科技公司容易迷失于技术突破,而忘记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苹果高级总监 Katie Cotton 曾这样评价 Mossberg:「Mossberg 被视为高科技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工作者有众多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的激情和洞察力能够直抵消费者的核心。这是非常罕见的。」 乔布斯也有相同的产品哲学。微软主要依靠长达 500 页的技术规格文档设计产品。苹果也有这样的文档,但乔布斯从来不看,他只关心最终的成果,即用户真正的体验。而 Mossberg 是乔布斯最信赖的媒体人之一。乔布斯去世三周年之际,Mossberg 曾撰文回忆这位老朋友。他写道:「1997 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初,他连续四五个周末往我家里打电话,动辄长达 90 分钟。他前一分钟还在谈论数字化革命,后一分钟就开始讨论苹果目前的产品如何糟糕,颜色、边角、弧度和图标如何令人不爽。」 但正因为 Mossberg 对苹果产品不吝夸赞,他的测评独立性屡次被外界质疑。《MacDaily》一篇文章曾将 Mossberg 称为「史上最强苹果粉丝」,并建议大家客观看待 Mossberg 给苹果产品镶上的金边。《TheRichest》杂志则爆出一段来自前苹果员工的匿名采访,称「在苹果,一切由营销团队和东部两位科技测评人说了算。作为一名工程师,我被告知要应对由 Mossberg 提出的要求。」 对此,Mossberg 回应说:「我在 90 年代中期,也曾给过苹果不少负面评价。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事情有所好转。我的评论也有所反映。肯定会有人不喜欢我和我的评论,但我认为我很坚定和公正。」他重申自己的新闻道德操守:「我是一名老记者了,我曾跟五角大楼斗智斗勇,白宫也拿我没办法,FBI 都备着我的档案。」 Mossberg 甚至在网站主页发表了公开信,表述自己只做独立测评,不参与科技产品设计和咨询的立场,也在采访中一再坚称自己没有参与任何公司的咨询。但是依旧不断有科技公司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新产品得到了 Mossberg 亲自指点,还称赞 Mossberg「在产品设计上扮演了内参角色」。Google CEO Larry Page 也曾在新产品上线时,亲自前往华盛顿拜访 Mossberg。 26 年间,科技在进步,Mossberg 也在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2013 年,Mossberg 在接受 Marshable 的专访时,承认自己想撤回很多专栏文章。「我犯了任何评论家都会犯的错误,比如说某个产品是』最好的』,』最伟大的』,或』强烈推荐』,然后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却没有成功。我有时甚至会重新评论一些产品。但没办法,报纸的墨迹已干,删不掉了。」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