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警惕网络平台模糊利息,诱导过度借贷
屈信明 欧阳洁 近年来,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诱导过度消费。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说,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容易诱导消费者无节制消费,尤其容易误导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 此外,一些网络平台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对此,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理性消费,量入为出。 消费者应认清借贷产品内容,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某些营销过度宣扬的“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行为不值得提倡和效仿。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使消费者个人、家庭陷入困境。 ——合理借贷,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等片面宣传。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对来历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防范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 相关阅读: 【点个外卖就“被贷款”?互联网平台授信付款流程合理吗】 1.5元买个菜就“被贷款”了?这是不少消费者近期所遇到的困扰。 近日,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网友“做减法的葱姑娘”表示,前几天收到一条短信,提示有贷款记录,并附上了链接。“我第一时间想到被骗,赶紧打客服电话,客服也没法现场回答,让我按照链接上传短信截屏,他们查清后给我电话。原来是被贷款了。” 该网友称,去年7月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分别给自己开通了金融服务,贷款100多元,额度为每月300元。其间,她表示自己没有申请,没有实名认证,也没有绑定银行卡,但依然顺利开通此项类似贷款的服务。 “做减法的葱姑娘”所“开通”的,是一款叫做“美团月付”的服务。在美团系App的支付页面,美团月付与微信支付、Apple Pay等共同列为支付方式之一。 不过,据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美团月付”实际上是一种授信付款服务:用户可用本服务所获得的贷款资金用于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 合同显示,“美团月付”是由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美团小贷合作的金融机构为美团注册用户提供的授信付款服务。 这一遭遇不只是发生在“做减法的葱姑娘”的身上。澎湃新闻记者在微博上看到,在微博#网上买菜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的话题下,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经历。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用户们的质疑有几点,一是美团如何“偷偷”让用户用了美团月付。 一名网友表示,自己在使用美团外卖时,过去一直默认的是微信支付,结果突然变成首选项默认使用美团月付。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月付在2020年5月29正式上线。据美团月付微博,美团将该产品定义为“信用支付产品”,最长38天免息期,用得多省得多。满18周岁、实名认证就有机会开通。 美团客服称,月付的开通、正常使用不会查询或影响用户个人征信。美团月付逾期后,会有短信和智能语音电话进行对应的催收提醒。 有花呗的案例在前,多个互联网巨头纷纷效仿推出自有的支付产品,将“先买后付”的场景迅速扩张:买菜、打车、骑共享单车、点外卖……京东有京东白条,美团有美团月付,滴滴有滴滴月付,携程有拿去花,腾讯也曾试水信用支付产品“分付”。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