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血液中第一次发现微塑料颗粒
发布时间:2022-03-27 15:39 所属栏目:15 来源:互联网
导读:塑料不光污染环境,最终也污染了人类自己。 一则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一度登上知乎热榜第3,微博阅读量更是达到2.4亿。 这项最新研究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荷兰三角洲研究院,是环境领域的顶尖研究机构。 科学家们收集了22个
塑料不光污染环境,最终也污染了人类自己。 一则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一度登上知乎热榜第3,微博阅读量更是达到2.4亿。 这项最新研究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荷兰三角洲研究院,是环境领域的顶尖研究机构。 科学家们收集了22个志愿者提供的血液样本,其中有77%发现了微塑料颗粒,平均浓度为每毫升1.6微克。 这成为塑料进入人体全身血液循环的首个量化证据,其中光是可量化检测到的塑料就有三种。 50%的人体内含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于可乐果汁矿泉水等饮料瓶、还有部分药瓶。 36%的被试体内含有PS(聚苯乙烯),常见于泡沫饭盒等食品包装。 还有23%的被试体内含有PE(聚乙烯),也就是塑料袋的主要原料了。 另外还有PMMA(亚克力、又名有机玻璃)、PP(聚丙烯,常用于医疗器具和编织袋等)也有检测出来,只是未做到量化。 人类血液中出现塑料引人担忧,最严重后果或许是可以突破血脑屏障破坏大脑。 韩国科学家曾发现,小于两微米的颗粒几天之内就能在小鼠的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中积累,导致细胞凋亡。 微塑料都有什么危害?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类大规模生产与丢弃塑料。大块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对动物的危害显而易见。 直径小于5mm的微塑料,也逐渐成为学界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实际上不光血液,肝与肠道等人体器官、胎盘、人类粪便中都先后检测出微塑料颗粒的存在。 据维也纳医科大学统计,一个人平均每周进入肠粘膜的塑料颗粒的总重量相当于一张信用卡。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颗粒 饮料瓶塑料袋化妆品都是来源 塑料颗粒难以被人体代谢吸收,未能排出的部分会在体内积累,造成细胞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和免疫反应。 在消化系统中微塑料颗粒会减少肠道菌群多样性、特别是有益菌的数量,引发肥胖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饮料瓶的主要材料PET中,含有环境荷尔蒙(Xenohormones),是一种致癌物。 有研究发现婴儿体内的PET含量是成年人的14倍,或许与热水冲泡奶粉让塑料瓶中的颗粒加速释放有关。 而织物纤维类型的微塑料进入呼吸道,也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和呼吸道损伤。 总的来说,关于微塑料对人类危害的研究刚刚起步不久,还缺乏关键性的体内证据。 但动物体内研究已证实,海水中微塑料会让鱼类和螃蟹出现认知障碍,让寄居蟹更慢找到合适的壳。 微塑料如何进入人体血液 据最新荷兰论文作者表示,微塑料进入血液的方法至少有三种,分别是通过皮肤/粘膜接触、口服、吸入。 第一种皮肤或粘膜接触,但不是指健康皮肤直接接触,而是受损的皮肤或粘膜。 例如,像纹身工具、医疗塑料(植入、注射等)这种,在使用和操作时会对皮肤和粘膜造成破坏,就可能导致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 第二种口服,指微塑料颗粒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被吸收,进入体循环。 理论上,塑料有几率通过肠道黏膜并被人体吸收,最终进入血液。包括外卖等食物药品包装、日用品(牙膏洗面奶等)、食物链(海洋河流污染鱼类,被人类食用等)、种植牙填充物,甚至是饮用水,都可能让各种微塑料颗粒进入体内。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