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手机 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机器人风起,建筑业谋变

发布时间:2022-11-26 11:05 所属栏目:15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你看不见的工地上,建筑业正在进行一次深入骨髓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渗透进企业的骨髓,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提升产业效率。 过去传统建筑工地繁重、危险、效率低下的工作,现在已由机器人完成。智能建造机器人通过接
  在你看不见的工地上,建筑业正在进行一次深入骨髓的技术革命。
 
  互联网技术与具体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渗透进企业的骨髓,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提升产业效率。
 
  过去传统建筑工地繁重、危险、效率低下的工作,现在已由机器人完成。智能建造机器人通过接受各种指令,完成一些过去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每个工序按照规范有条不紊。这场技术变革来自于机器人技术与建筑智能建造产业的深度融合,改善管理、流程、制度和工艺。
 
  对建筑行业的刻板印象,来自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水泥车、来往不断的建筑工人和源源不断的噪音。智能建造的概念,通俗意义上理解,其实是物联网概念的具象化,过去的工地使用场景和智能建造的场景截然不同。
 
  来来往往的,变成了形态各异的机器人,高高的墙体外再也看不见长长的安全绳,取而代之的是稳如泰山的外墙施工机器人。
 
  各种机器人替代了工地很多工序,用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实现了传统工地的技术进化。
 
  建筑产业全面进入机器人时代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包括美国、欧盟国家、新加坡、日本、挪威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建筑机器人产品。
  
  国内建筑机器人发展的契机来自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比国外,中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虽然探索较晚,但追赶速度却很快。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建筑机器人产业链。纵观当下建筑机器人行业,国内已有数十家公司在此展开布局,包括碧桂园子公司博智林、帕梅艾尔、上海大界等较早一批入局的玩家,以及筑橙、筑石、蔚建等一批新入局者。
 
  国产建筑机器人在核心零件、软件、算法等方面不断突破。从商用化角度来看,全球建筑机器人市场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国内外都在发展,但全球最大的建筑业市场在中国,在这场竞争中,我们的优势很明显。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吸纳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领域。去年,建筑业总产值29.3万亿元,解决就业岗位5000万。
 
  今年住建部出台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当中强调,要加快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
 
  今年住建部宣布选取北京、天津、重庆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宣布已经进入其中21个城市,开始智能建造试点。
 
  建筑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变了,机器人已经替代了一些“危、繁、脏、重”的工作,减少了污染,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和建筑工人职业病的防治,效率显著提升。
  
  技术逻辑变了,建筑机器人完成了建筑业底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从而影响了建筑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创新和产业生态升级,成为建筑业创新的增长的驱动力。
 
  不仅是智能建造的护城河
 
  工作人员从一个黑色箱子中取出一个20公分高度左右的设备,这就是测量机器人,熟练架装好后,放置在房间中部开始工作,2分钟不到的时间,便已生成了精准的测量数据,省时又省力。测量机器人用于施工质量检测,主要应用在混凝土结构、高精砌块/墙板、抹灰、土建装修移交、装修、分户验收等阶段与环节。在过去需要两个人一组,一个测量一个记录,耗费2-3小时完成一个300平米建筑面积的测量,而现在仅需要1人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无论严寒酷暑,地面整平机器人不断奔走在刚浇筑完成的泥浆上,经过他们的平整,混凝土每平米的高差控制在2毫米内,完全满足业内超高精度标准要求。现在,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等“砼三兄弟”,能够熟练地进行混凝土施工,需要的人工也从12人减至8人,效率也大幅度提升。
 
  机器人改变了生产关系,过去的施工员在机器人的协同下变成了“监工”,能够更加轻松、快捷的完成后续工作,就好比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移动互联网和无纸化办公,建筑业的生产模式发生了变化,所以产业底层正在重塑,建筑产业的基础设施被重构,技术驱动是根本原因。
 
  能让博智林的32款机器人在施工过程中各司其职,在背后是博智林自研的BIM协同平台,也就是“BIM+FMS+WMS+建筑机器人”多机协作施工模式。你可以将这个模式理解为人类世界的大脑、红绿灯和仓库。BIM负责虚拟建筑模型和所有信息数据计算,把工序需要的数据方案传给FMS系统,在产业技师的协助下管理机器人施工,而WMS负责物料仓储。
 
  人工在其中的干预很少,博智林的产业技师会协助机器人添加辅料,在平板电脑选中作业区域,机器人启动前往相关区域自动作业。
 
  博智林的这套系统,已经完成了标准化,并实现了商用。截至2022年10月底,博智林已有32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超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超60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1700台,累计应用施工面积超1000万平米。
  
  庞大的市场,让智能建造产业未来可期。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由1.14亿平方米增长至6.3亿平方米,2021年我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达7.09亿平方米。预计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超16000亿元。
 
  碧桂园作为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每年数千万方的销售面积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除此之外,根据海通证券对我国的代建市场的测算,“十四五”期间,我国代建业务市场容量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
 
  以智能建造业为主线,可以延展出包括与母体碧桂园的多元化业务,如房地产代建、代管,包括自身品牌、上下游产业链生态的拓展,形成通过诸多业务类别的品牌和生态价值,成为新的“增长极”,这是博智林所打造的智能建造的护城河。
 
  以智能建造为产业,博智林通过技术驱动,打开了一个新的增长领域:博智林从自身的住宅小区,到产业园、市政公建、车站等多类型智能建造承建项目,并发展出面向更多多元场景的业务线,如“机器人+智能建造+代建业务”等,在其他公司尚未完成商用时,博智林正在开疆拓土,完成产业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造房子这件事上,博智林已经完成了把科幻照进现实:通过智能建造技术完成了建筑业的科技化、“流水线”作业,提升效率,引发行业深度变革,并且全面打通建筑全产业链,赋能行业,向行业输出和提供支持。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建筑业的基础设施正在发生改变,过去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建筑集团的施工队伍,而现在智能建造悄然让建筑数字化转型,成为新的建筑产业基础设施,这场变革正在持续并将深远影响行业。
  
  通过科技力量为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和价值,在良好的内外部因素共同支持下,智能建造客观上也起到了价值重新发现的效果,智能建造极有可能成为碧桂园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席卷全行业的市场变局下,守住一个值得期待且已经出现曙光的新赛道,智能建造未来可期。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