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东数西算 工程启动后 对云计算产业意味着啥

发布时间:2022-06-29 09:57 所属栏目:124 来源:互联网
导读:日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通过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运算、存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云计算无疑将在其间扮演重要角色。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
  日前,“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启动。这一工程通过将东部发达地区的数据,传输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运算、存储,将有助于解决我国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云计算无疑将在其间扮演重要角色。”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谈到,云计算将成为“东数西算”过程算力的关键载体,是算力输出的重要方式。
 
  这也意味着,我国云计算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仅工程实施过程中带来的相关硬件、软件、行业应用等需求,预计每年带动云计算方面投资就将超千亿元。”何宝宏说。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云计算产业保持了年均超过30%的增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2021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达到3030亿,同比增长约45%。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求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并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对此,专家们表示,云计算是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源动力。随着数字经济渗透率提升,未来更多企业上云,云计算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底座将持续蓬勃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未来几年,我国云计算市场仍将保持年均30%到40%多的增速,2025年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1万亿元。”何宝宏预计。
 
  华为云盘古大模型介绍 华为云供图
 
  产业发展渐入成熟期
 
  在上海,12345热线平均每天会接到几千个来电。如果全靠人工处理,效率低下。上海黄浦区与徐汇区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政府热线系统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实现了统一调度、统一分拨、协同处置、统一考核、统一研判,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过去,热线派一张单需要几分钟时间,如今几秒钟就能完成。
 
  在长沙,当地构建了“政务一朵云”,把政务资源云化,整合到一个客户端或一个PC端中,百姓去政府办事由“少跑腿”变为“免跑动”,一端操作还能减轻手指负担。
 
  在江苏,财政部门打造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财政一体化系统,实现了全省一体化和数据大集中。增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健全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科学、精准配置预算,增强了预算资金使用效益。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云计算应用还有很多。中国信通院发布的用户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云计算在我国金融、制造、服务、政务、电信等行业的应用占比均有所攀升。
 
  专家们表示,从2009年开始至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云计算已经从概念导入开始进入到广泛普及的新阶段。
 
  “尤其是数字经济大潮兴起,各领域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给云计算产业带来的广阔试验场景和应用市场,促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和产业生态打造。”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谈到。
 
  从政策角度看,相关政策的重点正从技术发展转向应用赋能。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指南(2018—2020年)》《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鼓励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融合。地方政府及监管机构也纷纷发布云计算平台相关技术规范和应用标准,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
 
  “这代表云计算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价值,正从数字技术本身的产业化向推动其他产业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云计算产业进入广泛应用的成熟期。”何宝宏说。
 
  从市场需求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云计算应用从点上突破转向深化用云。
 
  采访中,专家提到,疫情让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愈发迫切,加快了云计算应用落地进程。越来越多的机构认识到,在数字化大潮中,上云并非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刚需,而云原生则是达成高质高效上云的选择。
 
  云原生是在云计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原生”技术,如容器、微服务等,是新型的云计算技术体系,也是未来云计算的发展方向。“云原生是深耕数字化的必由之路,没有云原生,就没有真正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云原生2.0时代,要实现‘生于云,长于云’,重要的是以云原生的思维践行云原生。”华为云CTO张宇昕表示。
 
  “如果说过去的云计算是与泛互联网场景的耦合,那么未来的云计算将会是传统实体经济与全场景智慧的深度耦合。”采访中,IDC中国助理副总裁周震刚谈到,数字经济大潮催生了一系列新的云消费模式,在传统的公有云、私有云基础上,演化出一系列新的模式如专属云、托管云、边缘云等。“因此,我们认为全面上云已经为期不远。”
 
  从技术发展看,云计算技术发展的重点开始从“补漏”向“提升”转变。
 
  去年,华为云发布了包括天筹AI求解器、盘古大模型在内的多项AI根技术。业内专家介绍,传统的AI开发模式,有点像是“小作坊模式”,即针对每个场景,独立完成模型选择、数据处理、模型优化、模型迭代等一系列开发环节。由于无法积累通用知识,同时不同领域的调试方法有所不同,导致开发模式比较低效。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表示:“盘古大模型最大的价值就是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工业化开发模式’。将一套通用的流水线复用到各种不同的场景里去,减少专家的干预和人为调优的消耗,从而降低人工智能开发的门槛和成本。”
 
  何宝宏谈到,早期的云计算技术发展更关注自身产业链的完整,补足从基础设施、平台到应用的各个层次。如今,以云原生为代表的新一代云计算技术,重在提升效率,赋能业务生产,这是技术逐步发展成熟的一个标志。
 
  从产业生态看,云计算产业开始从企业单打独斗转向行业协同发展。
 
  2021年4月,华为云发布沃土云创计划,投入1亿美元,提供云资源、技术赋能和商业推广支持,重点赋能SaaS和ISV伙伴。2022年,华为云计划再投入1亿美元,在范围、服务、权益三个方面升级沃土云创计划。
 
  通过沃土云创计划,华为云已累计发展了260万开发者,累计7万人获得华为云职业认证,并在全球聚合了超过3万家合作伙伴。
 
  业内人士表示,类似举动有助于构建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能更好激发推出产业发展的合力。
 
  着力突破三大瓶颈
 
  尽管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我国云计算渗透率相比全球水平仍有差距。有机构统计显示,2020年全球的云计算渗透率为7%,而中国云计算渗透率仅为4%。
 
  此外,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不完全统计,我国企业的上云率仅有30%,工业、交通、能源等传统行业上云率更低,仅为20%左右。与之对比,美国和欧盟企业的上云率分别高达85%和70%。
 
  专家表示,云计算产业要更好把握住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首先,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
 
  近年来,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一些关键技术能力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体上还存在不足。
 
  根据《2021年全球云计算行业技术全景图谱》,目前全球云计算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美国,其云计算专利申请量占全球云计算专利总申请量的47.85%。中国在此领域虽然近年来进步显著,但30.32%的占比相比美国仍有不小差距。
 
  其次,进一步健全产业支撑。
 
  采访中,何宝宏谈到,我国虽然建立了通用的云计算标准体系,但是云计算行业标准还不够健全,在技术、管理、服务、应用等方面还缺乏规范依据。此外,云计算测评认证体系尚不健全,需要建立完善的测评指标体系和工作流程,以更好地开展云计算服务能力、可信度测评工作,引导云计算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最后,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
 
  云计算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发展的基础,但人才数量迟迟没有跟上。尤其是,除了IT/互联网企业以外,金融、医疗、教育等传统企业也逐渐进入“云时代”。不少大型企业会构建相应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等等,也迫切需要大量开发者加入。
 
  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020年发布的《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指出,未来5年云计算产业人才缺口将高达150万。
 
  共促行业行稳致远
 
  专家建议,我国云计算产业需要供给侧、需求侧、第三方等多方发力,共同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从供给侧看,应鼓励提高技术能力,丰富产品供给。
 
  加强技术创新,抢抓产业发展的自主权。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共性开发平台,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优化产品服务能力,完善数字化转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丰富赋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云计算产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赋予传统产业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融合基础设施的建设部署和应用,推动传统行业系统资源和核心业务上云。
 
  保障数据安全,筑牢数字经济的防火墙。增强大数据云平台安全建设水平,建立完善的云安全服务生态,提升云安全和数据保护能力。
 
  从需求侧看,应引导树立上云意识,加快数字化转型。
 
  专家建议,应制定上云相关政策,加深企业对上云的必要性和价值的认识,推动企业上云由浅层次资源上云向核心业务和关键数据相关的深度应用演进。同时,开展宣贯培训,组织上云技能培训和需求对接活动,帮助企业明确自身需求和可选择的云服务。此外,还需树立上云标杆,通过案例评选、评优的方式,宣传优秀上云企业及案例,分享成功经验,提高上云成功率。
 
  从第三方看,应加快编制相关标准,助力提升产业服务质量。
 
  专家认为,要完善企业深度上云标准体系,标准化机构应加快制定云计算前沿技术、资源监控、安全保障、多云互联互通、应用和数据迁移、上云实施方案、服务质量和性能检测等关键急需技术、服务和应用标准。加快打通跨行业协议标准,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标准化重要事项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化组织合作机制,尽快实现协议互通、标准互认。积极开展相关标准的宣贯实施和应用示范工作,促进标准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和完善。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