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重塑三大体系 成为OICT协同创新的关键支撑
发布时间:2022-07-26 15:01 所属栏目:124 来源:互联网
导读:随着网络边缘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边缘计算潜力,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行业也表现出对边缘计算的充分热情。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曹蓟光看来,边缘计算在过去几年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边缘
随着网络边缘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边缘计算潜力,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行业也表现出对边缘计算的充分热情。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曹蓟光看来,边缘计算在过去几年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原因在于边缘计算重塑了三大体系,成为OICT协同创新的关键支撑。 从IT来看,边缘计算升级计算体系,与云计算、超级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协同联动,实现边缘侧资源快速部署、弹性扩展以及实时响应,满足多样性应用需求;从CT角度来看,边缘计算与5G、TSN不断融合,促进网络能力开放,推动网络智能化、协同化演进,实现计算与网络等多维度资源协同调度优化;从OT而言,赋能行业体系,通过提供边缘智能及数据聚合等关键能力,实现工业全要素连接及资源动态配置,是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 据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产业投资规模(包含硬件设施、软件平台、解决方案与服务等)预计将达到1760亿美元,相较2021年增长14.8%,其中美国765亿美元,中国将达到208亿美元。IDC调研报告预测,到2025年,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达到1385亿元,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3.7%。 庞大的市场之下,我们看到国际巨头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自动化企业等积极扩展边缘计算“业务及产品版图”,从布局领域来看,边缘云、边缘控制器、边缘加速器等已成为重点领域。与此同时,国际运营商与云计算厂商合作趋势愈发明显,GSMA联合全球22家运营商发起了Operator Platform项目,全球运营商合作构建电信边缘云平台。 我国也在不断强化边缘计算发展,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政府部门出台多个文件不断强化对边缘计算技术、应用、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力度。《“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均提出加快边缘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边缘计算在垂直行业应用拓展。此外,边缘计算技术标准要素持续健全,CCSA、NITS、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在研标准近100项。 从目前边缘计算应用路径来看,由于不同厂商对边缘计算理解不同,ICT设备提供商、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厂商等推动的三大发展路径初步形成,已成为网络新出口、应用新入口。与此同时,曹蓟光此前也曾指出当前边缘计算演讲方向逐步明确,形成多层次技术栈。有三大重点升级方向。 趋势一:边缘计算技术与垂直行业应用需求不断融合,例如边缘控制技术融合PLC控制技术与边缘计算技术,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于同一边缘平台,打破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云端之间的连接障碍。 目前,边缘控制通过PLC控制技术与边缘计算相结合,将逻辑控制、运动控制、数据处理等功能集成于同一控制平台,进步扩展原有控制器的计算、存储能力,打破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云端之间的连接障碍,实现了数据的纵向集成,同时还可以通过云化PLC等技术手段减少现场PLC及DCS控制器数量,支持多总线协议融合、智能控制优化。 趋势二:充分利用边缘侧资源异构、实时响应等特点,边缘智能、算力网格等边缘原生技术不断涌现,加速应用开发创新。 边缘智能正在从感知预测向决策升级,边缘智能是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新范式,促进本地化洞察和实时响应。例如英特尔发起EdgeX开源项目,集合了边缘智能开发套件,同时与硬件、操作系统完全解耦,实现即插即用。 趋势三:云原生技术不断轻最化井持续下沉,为边缘侧提供与云上一致的功能和体验,实现边云协同。 边云协同进一步扩展边缘计算应用范畴。云边协同互补,高效满足异构场景需求,主要包括资源协同、服务协同、应用协同。资源协同提供了底层硬件的抽象,简化上层应用的开发难度;服务协同通过在边缘计算平台提供用户需要的关键组件能力及快速灵活的服务对接机制,以提升用户边缘应用的构建速度;应用协同通过边缘计算平台在云上的管理面将开发的应用通过网络远程部署到用户希望的边缘节点上运行,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 此外,曹蓟光强调,边缘技术涉及领域众多,产业存在碎片化现象。“具体而言,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边缘计算数据中心面临更多多样化的硬件、操作系统和协议选择组合。硬件基础设施形态多样,设备接口和数据标准不统一,跨厂商设备及平台的互联互通存在挑战。因历史遗留问题,OT与IT网络割裂,分层隔离、多总线协议共存导致工业互联网改造难度大、数据难以高效流通。” (编辑:ASP站长网) |
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