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做自媒体12年,“三男一宅”和中国同志的家庭生活(2)
Tommy:相对来说“三男一宅”是时间最长的同志自媒体,正因为记录的主要是家庭生活。很多自媒体的内容来源将来可能会枯竭,但我们这个号不会,随着孩子的成长,现在上大学交女朋友将来成家等,我非常有信心不断地写下去。 一直以来,基本都是我一个人在写。去年尝试找了一个小助理,也是同志,帮我收集整理像“一周同文”这样的内容,然后我来修改。 新榜:我们观察到“三男一宅”微信文章后面评论很活跃,平时你们有专门运营社群吗?效果怎么样? Tommy:确实和大号比我们粉丝绝对数不多,但粉丝忠诚度挺高,互动性也挺强,去年我们尝试做了两个“三男朋友圈”微信群,请那些和我们一样有孩子的同志家庭加入,交流养育经验和心得,挺活跃。 通过微信群,我们结识了很多同志家庭,也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中国现在像我们类似的家庭越来越多,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故事,我会把其中一些发到“ 100 个同志家庭”里。 运营这个朋友圈(社群)还是很花精力,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做的不是很好,希望将来可以换个更好的方式运营好。 比如,当时有个想法,不定期组织类似郊游这样的线下活动,让同志家庭的孩子相互认识,能够接触到跟他们一样的家庭,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我们还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新榜:粉丝在后台聊什么样的互动话题最多? Tommy:我们粉丝还是很可爱的,主要有三类互动吧,一种是纯粹刷存在感,就是抢沙发,这个应该是博客时代留下的传统;一种是表达对我们家的祝福;还有一种主要是询问情感和养育孩子等方面的问题。 也有很多粉丝想通过三男一宅给他们介绍朋友,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开通这样一个栏目,虽然其它同志平台也有,但粉丝出于对我们的信任,我们这边有的话会更好些吧。 新榜:后台留言那么多,能不能说说你记忆最深刻的几条? Tommy:《南都周刊》报道后面的留言挺让我们感动的。 新榜:做“三男一宅”之后,你们有哪些意外发现和收获? Tommy:做“三男一宅”这个号的初衷,就是记录我们的生活,这是最根本的。将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记录下的生活细节,特别是孩子的成长经历,就是一种收获。 另外一个值得说的是,我们的号客观上给很多同志,特别是年轻的同志带来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和动力,这是粉丝反馈给我们的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另外一个角度,其实粉丝也给了我们很多鼓励、支持和动力,这也是一种收获。 在我们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会经常挑一些粉丝鼓励的评论给他看,让他知道生活在我们这样的家庭,虽然表面上看与众不同,但是这个社会上有很多很多人来支持我们也支持他。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态非常好,粉丝给我们的支持,带来很多正面影响,这是很大的收获。 有疯狂粉丝会追求Joe, 期待同性婚姻在中国合法化 世界范围内,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在法律上认可了同性婚姻。 南都的报道中,记录了Tommy生活中的一个小麻烦:填表的时候,《个人有关事项报告表》比往年更详细,新增了填报本人、配偶、共同生活子女在国外的存款和投资情况。 Tommy再次犯难,每年填表,他都有心理障碍:“亲爱的,想把你写进配偶一栏,可是不能。”索性在“个人婚姻情况”这栏,一概写上:无,无,无……无奈的无。 新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出柜都是需要勇气的事情。在跟用户互动中,有没有人咨询这方面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回复的? Tommy:同志面临的最普遍问题无非这几个:第一个是对自我身份认同,经常存在这样的困惑;第二个是同志之间感情的持久性,经常有人咨询我们俩在一起那么长时间,怎么保持感情;第三个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也就是出柜的问题,这是所有同志都要面对的。 对这个问题,我持这样的态度:第一个是鼓励他们要做自己,按自己的意愿生活,走自己的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都要坚持;第二个是出不出柜因人而异,有条件当然出柜最好,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方面我建议他们可以参加广州同性恋亲友会的一些活动,这里有很多经验可以汲取。 对那些没有办法出柜,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家长,他们确实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这种情况很多人选择形婚来给家庭一个交代,对这个问题,我不支持也不反对,表示理解吧。 新榜:因为做了微博和公众号,很多粉丝越来越熟悉你们。会不会有粉丝提出比较过分的请求或要求,你们又是怎么应对的? Tommy:十几年来,我们的粉丝大多数很热情,且相对比较理性,互动起来挺愉快。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