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手机 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从本源出发,分析设计存在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7-15 17:06 所属栏目:30 来源:woshipm.com
导读: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伊卜生发现了一个缺口,重新设计了你我之间的关系,对于期待不同的人和追求差异的品牌总喜欢凭借直觉塑造差异(比如美化和强化标签),希望借这篇文章有所帮助,修补缺口。 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试图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伊卜生发现了一个缺口,重新设计了你我之间的关系,对于期待不同的人和追求差异的品牌总喜欢凭借直觉塑造差异(比如美化和强化标签),希望借这篇文章有所帮助,修补缺口。

一个人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试图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

我问了很多人,觉得自己最与众不同的是什么?

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回答是:

“我更胆大”

“我更自信,天生骄傲”

“我更理性,擅于思考”

“我比别人心细”

“我情商比较高”

“我应变能力强”

然而,当我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显著区别。

(虽然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觉得自己不同别人)。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自我和外部的认知冲突呢?

这是因为我们感知外部和自己的生理方式不同。

感知生理学(sensory physiology)的解释是,人的大脑只能通过“物理能量”,区分外部感觉,然后将这种能量转化为“电化学信号”,才能被神经系统所感知到,从而产生不同感觉(比如颜色不同、声音不同、形状不同、运动轨迹不同等等)。

但感知自我时,并不需要这种转化过程,也能体会到和外界的差异。

这也就造成了,虽然我们自己总是觉得和别人不一样,但因为没有通过“物理能量”传输出去,因此无法被别人感知到,在外界看来我们自然也就平平无奇了。

我们能感知到物理学家的突出,是因为苹果坠落砸到脑袋或创造出了神奇的蓝色对冲电蛇,而无法直接感受到他们推理出了地心引力、正弦交流电等不可见的原理的伟大。

相反,人们对哲学、逻辑学普遍知之甚少,因为他们很少能把理论,转化成“物理能量”。

这就好比,一名演员总觉得自己演技出众,辨识度高,但拿到剧本后,却不去设计角色的表情、突出人物性格的动作和口头语,演员没有设计这些可以被观众所见的表现方式,最终会被认定没有演技。

所以说,与众不同的形象,往往是通过“设计”物理表征得以实现的,而不可能天然的存在。

上一篇文章《从优秀到卓越,你缺少的4种特质》中,伊卜生提到,是否具备设计型思维是区分卓越与否的一把标尺。

那么,到底什么是设计型思维?

我并不想谈论工业设计、交互设计、体验设计各自该如何做,而是想要从本源出发,分析设计存在的意义。

设计之所以存在,很关键的一种作用是创造外显的差异。

与人类个体想要区分他人的初衷类似,大部分的企业,为了设计出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往往耗费大量的精力,那些严肃的产品经理、市场总监、CEO们,可以关起门来开6个小时的会,围绕大量商业案例和数据寻找洞察,哪怕外卖送来午餐,也丝毫不会影响头脑风暴的热情,可最终却总是没什么好办法。

最后的结论是:

美化可以让产品显得与众不同,所以设计就是为了美化。人们往往通过识别符号来认知品牌(如奔驰、耐克、苹果),所以设计就是为了增强符号性。

在当下,这些品牌找出的上述方案虽然很顺应逻辑,但都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一.通过美化不能帮你和你的品牌塑造差异

包括很多专业的设计师在内,对于设计的理解很多人也仅停留在美化这个维度。

PS:邵氏风格的武打现在看来,非常简陋可笑,而近年来的武侠片布景和打戏就绚丽不少,过了几年你再看这两种风格,区别就逐渐弱化了。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家公司的CEO,对每一位员工提出要求,周一上班请秀出你最特别的装扮,结果有的人穿着复古马甲,有人化了惊悚的眉眼,甚至有人穿了比基尼,并且自信满满自己肯定是最特别的哪一个,

这时,站在高处俯视人群的CEO,作何感想?

除非自带主角光环和BGM,否则即使这些员工再怎么打扮,放到众生中,也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特别。

那么既然靠穿衣打扮无法实现差异,干脆彻底一点,直接去整容吧。

会有效吗?

请看下边这组照片:

你觉得哪张脸比较特别?这很难区分。

很多产品设计时,会十分在意产品外观的美观程度(甚至从里到外整遍容),但却没什么效果,否则苹果I出来时,并不符合用惯了Symbian机用户的审美,FB刚上线时,页面也非常简陋,为什么人们依然觉得它们很特别呢?反而是,市面上那些大量存在的外观精美的产品,能被用户认可熟知的却还是凤毛麟角?

美观度不等同于差异化,假如现在又有一家公司投入共享单车的市场,那么是不是只要他们设计出更漂亮的车子配上更鲜艳的颜色,就能让上班族们感受到与众不同呢?

只要想一下,就知道这显然不可能。

二.设计符号也不能让你和品牌与众不同

既然单纯的美化无法让品牌显得特别,那么是不是设计符号标签就可以实现与众不同呢?

为了证明这样做可行,有人可能会罗列很多具有符号特征的品牌符号,奔驰、耐克、苹果、它们不都是通过独特的品牌符号,塑造与众不同的特质吗?

首先,这些品牌并不是仅仅通过符号的设计让别人感知到独特;其次,大部分能被用户回想起的符号标签,出现在20年以前,甚至更久远的过去。

比如以下这些:

PS:知名的品牌符号

彼时,很多产品的生产者不具备品牌意识,没有精心设计自己的品牌符号,而那些在这方面花费更多心思的公司,他们的产品就拥有了优先进入用户意识的特权。

不过,这一招恐怕很难奏效了,由于产品数量爆炸式的增加,依靠符号特性进入用户心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LOGO等符号的作用已经以及正在逐渐弱化了。

你觉得这些APP的图标有什么不同吗?

总之,符号和与众不同早已是两码事,相反,你很喜欢的一个知识分享的产品,可能没什么符号,但在很多人看来,它十分与众不同。

既然这两种手段都没用,人们为什么还会乐此不疲的坚持使用呢?

这就像人们相信“喝酒会脸红”,虽然是谣言,但绝大多数人仍然会相信。而不去了解科学的因果关系。

如果你稍微懂一点医学常识,就会知道喝酒脸红是因为皮肤黏膜血管扩展。

它的原理是酒精进入肝脏后,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醛;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酸;

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氢酶少,那么TA的代谢就无法顺利完成,乙醛蓄积作用于体内,导致皮肤黏膜血管扩展。

反应在表征上就是脸红,跟酒量大小压根儿没关系

既然美化和强化符号性都难以帮助品牌树立独特性,也无法触达设计的本质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解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知道“设计”因什么而存在。(明白任何一个问题,都要知道它存在的原由,就像要治疗疾病,就要知道什么引起发病)

我们知道一件事能够长久的存在,一定是源于它帮助人实现了某种目的,那么设计的存在,又实现了什么目的呢?

直到最近伊卜生翻阅一本讲设计心理的书,心中的疑惑才得以解答,其中的解读是“设计的本质是把阻碍转化为机会”,而如果丧失这种属性,设计的意义也将不复存在。

那么,怎么把阻碍转化成机会呢?

事实上,很多情况下,阻碍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总是假设,构成事件的对象只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变化,这种关系不再适用,阻碍自然就会发生。

举个例子,当你还是婴儿,没有自我能力时,父母的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一切,这时双方的关系是“掌控者”和“被掌控者”的关系;

等你稍大一些,有了行动能力,双方的关系变成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关系;

后来,上大学或工作了,这时候双方又可能变成“合作者”,比如你负责学习这项核心竞争力,父母为你挑选教辅资源和提供后勤保障;

然而,很多时候,人们并不能及时切换关系,你已经成年了,可父母却依然把你当成婴儿去处理关系,由此就造成阻碍。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