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版「推特」的前世今生:它是豆瓣、饭否?还是微博和朋友圈?(5)
另一方面,单独为想法圈出一个模块后整个内容提纯的效果很明显,微博、推特、朋友圈的使用习惯早已深入人心,完全不需要对此进行太多的操作上的引导,用户自己就可以玩得很嗨,并逐渐会探索出不同的玩法。
知乎想法其实冲击了知乎以前的内容逻辑,尽管把正常问题的动态和想法模块分开了,但是这件事情说到底依然是统一的,如果说知乎当年引进的专栏文章还可以说在形式上保留了深度,那么短内容,尤其是视频图片这些日常化的东西离深邃还差点意思,优质内容的区格感渐渐去魅,万一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是断了平台的发展根基。 另外一个盘子变小的立论点在于,知乎由分享切换想法后,原先的流量逻辑发生了大的改变。 新增加的设计,把原先代表信息流动节点的点赞改为更具感谢意味的鼓掌,这个设计应该师承 Medium ,Medium 的鼓掌用来表达对用户文章的支持,一个人最多可以鼓掌 50 下,但对内容的传播基本没有多大用处。 知乎想法的鼓掌类似于Medium的鼓励设计 相比更符合知乎用户习惯的点赞就意味着传播,知乎想法阻断了点赞这个信息传播的入口,换成了一个可能并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推特式转发机制,这可能导致的情况是,在原先知乎环境下可以传播给一万个人看的内容,现在可能只有一千个人能看到。 知乎想法当前的流量分发困局还在于,它依然恪守着时间线的尺度,尚没有使用早已普及的个性化分发的逻辑,这带来的问题就是用户一秒刷完内容,一秒就走,停留不住——这也是为什么说它更像微信朋友圈的原因。但是,微信始终是微信,知乎想法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刷不完的内容。 5.上文中,我一直在提“平台需要和大 V 建立松散联盟”这个逻辑,这并不是指普通用户毫无价值。 且来听这个两个案例:微博用自己的几万个金字塔顶尖的头部达人支撑起了 200 亿美金的帝国,剩下的用户是消费者;陌陌把自己的网红变成了女主播,剩下的用户是看客和打游戏的玩家。 所有积攒了一定用户数数量但变不了现的平台都在走向 PGC,把头部达人变成和平台共赢的盟友,而剩下的人作为用户只需贡献浏览和参与的价值,平台老老实实挣媒体逻辑下广告的钱才是稳妥之道,没有必要强求让每个人贡献UGC的内容。 知乎最大的优势它有自己原生的一批大 V ,而且有与之相对应的是高达 8400 万的注册用户,但它的 App 日活是豆瓣的六倍,这些东西足以支撑起一个类微博的中型流量经济了。 知乎一万粉丝以上的大V有超过 4000 人 如果说问答环境下的知乎还需要普通用户贡献长尾的内容的话,在知乎想法在这个环境下,能让用户留存下来的原因绝对不是他们制作或者传播内容,仅仅围观头部大 V 的内容就足以让日活、留存什么提升一个等级了。 知乎最近的介绍语有一句是这样描述的,「知乎,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社交平台」,但是具体到想法这个环节上,说的难听点,这不是社交,这是PGC的狂欢,头部作者来生产内容,剩下的人来看就好了,要想社交在大 V 的评论下面社交吧。 上图是最新财报季各个内容、社交平台的ARPU值比较,不知道知乎现在能排在哪里,反正得到的估值已经超过知乎了。 现在的知乎,一方面要在严酷的竞争中保持自己的流量优势,另一方面还要承担起那传说中几个亿的营收压力,更得创造新的营收公式来不断增添自己的想象空间。 知乎想法就是这样一个既能保持知乎流量优势,又能开拓新营收公式的抓手,它的商业模式足够简单,卖广告。 作者:闫浩: 36 氪深度新闻部资深作者,创投圈观察员;知乎ID:闫浩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8756485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