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号为何频出爆款?吸引流量的秘密武器不仅是方言(2)
最早的方言短视频是以配音的形式出现,因为制作简单,而且选择的影视作品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容易产出反差的喜剧效果,实现病毒式传播。著名配音团队“胥渡吧”就用方言配音的形式恶搞过童年回忆《还珠格格》和《西游记》。 方言配音的形式可谓经久不衰,在B站上可以看到四川话版的热门动画《干物妹小埋》,还有近段时间突然火爆的《小猪佩奇》,出现了东北话、重庆话、上海话、湖南话、新疆话等各种版本。@说方言的王子涛 做过几期山东话版的《小猪佩奇》,在粉丝中反响不错。 比配音难度高一点的是旁白解说,视频创作者需要对影视作品加以个性化的解读,而方言能使解说更加好玩,更具辨识度。比如东北口音的“刘哔电影”“刘老师说电影”,自带几分诙谐。还有谷阿莫的“湾湾腔”,形成了他独特的视频风格。 不过这类配音解说的方言视频,门槛比较低,当从个人创作转向团队运营之后,方言短视频也面临品牌升级的考验。 短视频团队都希望能打造出独有的IP,主要有两条路径:真人演绎和动漫虚拟。 比如脱口秀短视频“粤知一二”的主持人郭嘉峰,在粤语地区人气很高,这可能得益于他之前是电视台主持人,口才与镜头感俱佳。而且团队成员也基本都是成熟的电视节目制作人,在真人秀节目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粤知一二”还塑造出其他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是,这些演员还身兼数职,比如节目中的“肥龙”其实是编剧之一,萌妹“猫猫”其实是节目导演。 “大连老湿王博文”的杀手锏是“戏精”情景剧。浑身是戏的他,一个人就能对着镜头演出一场大戏,不仅“性转”演绎出了王秀芬、臧婉婷等女性形象,最多甚至分裂出 20 个人格……这些人物都有着浓浓的“海蛎子”味儿。 这种呈现形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王博文说,自己的作品其实经历了三次转变。刚开始是在人人网上做语音,后来演变成了文字动画,直到一年前才进入表演元素,完成了从段子到脱口秀、超短剧的过渡。如今他制作一个短视频,从选题到发布大概需要 5 天时间。 “触摸重庆”则选择了动漫虚拟形象。 2015 年初,“触摸重庆”开始做方言配音视频,那时候做的人还不多,吸粉效果很好,一期视频能带来7、 8 万的粉丝。红利期过后,他们开始在方言短视频的基础上进行品牌化升级,从最初的影视剧配音发展到如今拥有原创动画形象“触摸哥”“触摸妹”,将“重庆言子”融入生活化的调侃中。据周经纬介绍,一个 4 分钟的动画视频,需要三个动画师花五天时间制作。 这种加大成本、转变形式的战略升级背后,是短视频行业的激烈竞争。这些短视频创作者虽然抓住了红利期,利用方言的特色快速圈粉,但随着更多竞争者加入,每个地方都挤满了内容同质化的地方号,方言的优势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用户也开始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不能以独特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构建起竞争壁垒,那么就算是头部的账号也会面临严重的粉丝流失。 方言短视频如何商业变现? 加入MCN是大势所趋 关于短视频的变现,新榜曾总结过七种商业化途径,其中平台分成、广告、电商是比较主流的方式。 由于方言短视频有比较强的地域性,特别是一些纯地方号,容易接到有地域属性的广告投放,比如地方企业和餐饮等。 而偏全国性的内容,接的广告范围也更广。“大连老湿王博文”说,在广告变现方面,模式已经很成熟,去年跟腾讯动漫、神州买卖车、苏宁等大品牌有过合作。 另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抱团取暖,也就是MCN的机构式运营。“大连老湿王博文”和“说方言的王子涛”都签约了“何仙姑夫”背后的MCN贝壳视频。他们可以全身心投入内容创作,而商业合作、变现等就交给机构来运作。 另一方面,MCN也在积极寻找优质的地域类短视频创作者。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上冒出的新秀,可能很快就会被某一MCN收入麾下。 “粤知一二”背后的川上传媒也属于国内短视频MCN的第一阵容,旗下拥有十几档节目,每月产出短视频达 200 条左右。 据川上传媒陈一封介绍,他们的主要收益来自于微信公众平台,包括广告收益和游戏分成、直播分成等,其他平台的流量补贴占比不高。 陈一封说,相比图文号,短视频简直是“操着担惊受怕的心,却赚着卖白菜的钱”,大多数团队是在烧钱买梦想。不过,对于梦想的追求,虽然累,但有期望有盼头,很值。 榜妹觉得,会选择用方言来做短视频,一定是非常接地气、关注生活的人。在方言的外壳下,有趣才是灵魂所在。而真正有趣的内容,总是稀缺的。 本文由“新榜”(ID:newrankcn)授权转载。新榜(www.newrank.cn)是内容创业者服务平台,涨粉、变现、运营、观察,新榜给你不一样的思路。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