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款 MacBook采用 GeekBench 进行了性能评测(3)
从这两个角度看,MacBook 这个系列一开始就是作为 Air 的替代者出现的,无论是一以贯之的楔形机身、轻薄定位,还是解决了 Air 死穴的超窄边框、视网膜屏幕,都当之无愧成为 Air 杀手,而其实 MacBook 的成本并没有售价上体现的这么夸张,以苹果对 Unibody 工艺的熟悉和对供应链的把控来讲,MacBook 的良率和成本都早已可控。 而导致现在这种产品线状况的,其实是市场本身。因为苹果品牌的带动和 iOS 生态的影响,很多人对 Mac 的感情可以用“向往”来形容,而最便宜的 Air 系列自然成了最适合体验入手的系列,于是,Air 这款在硬件爱好者看来已经垂垂老矣的设备,却在市场榜单上不断体现着活力。 而 MacBook,也从本来面向主流的定位,被挤到了偏高端的位置,基本的用户画像都是:多金的,就想要一个苹果品牌的轻薄笔记本的人,TA 们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后,毫无例外的直接抱走了一台 MacBook。 既然市场乐意,苹果自然更乐意把两个产品线都卖到比计划溢价更高的位置去,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天市场对 Air 产品线出现了不满,苹果会毫不留情的替换掉这条产品线,并派出自己的救火队员。 只是对这个队员的人选,苹果自己就有两个方案,而 Plan A,更像是 iPad Pro。 当我们把 10.5 寸 iPad Pro 放在 2017 款 MacBook 旁边的时候,你会惊讶它们竟然有基本完全相同的屏幕高度,仿佛傲娇地在等着你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iPad Pro 的上探,有利于扭转 iPad 产品的颓势,有助于 iOS 生态的繁荣,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并不忌讳在拥有一台 iPad 之后,再购买一台 Mac。 我曾经也是 iPad 的忠实拥趸,我购买过 iPad Pro 发布之前的所有 iPad,而之所以如此频繁的更迭设备,其实是感觉到 iPad 与自己的需求永远相差一点点。 继续辩白一下,我的需求只代表很少一部分人,这些人需要一个移动设备,能够几乎在任何场合都能方便的携带和被调用,同时还对文字输入有一定的要求,接受不了各种奇葩的键盘组合方式或者手感,最关键的是,不想被苹果 iOS 的定期升级的逆优化给绑架,也不想在苹果每次换代的海量功能前被诱惑的失去理智。 于是,我发现 MacBook 几乎是我们这类人的终极移动工具,体积和重量能够让他每天出现在我的双肩包中而不感到厌烦,足够方便在飞机经济舱的小桌板上使用,无风扇的设计带来了零噪音的便捷,而非常低的发热让我乐于随时把它在看电视或者睡前的阅读时光放在一边,而当任何工作状况出现的时候,我并不会因手头设备的局限而无法展开工作,因为,它至少是一台称职的电脑。 在之前,很多人会因为类似的考虑而最终入手了微软的 Surface Pro,但现在,三代更新后的 MacBook 提供了一个更为优雅的选择。 而算经济账的话,MacBook 的生命周期要比 iPad 长的多,系统升级带来的性能衰减也要远优于 iOS 设备,从每天使用的时长讲,这笔投资或许要划算得多。 当我兴高采烈的把这个结论发到群里的时候,收到了如下的回复,我决定不继续写了,连女朋友都没有,买什么 MacBook 啊!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