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从终端设备到后端数据 融合应用成为新名词(3)
当下全球生物识别产业规模庞大,仅声纹识别这一细分方向的市场规模就将近百亿美元,预计2020年更是有望超过200亿美元,占整个生物识别市场的22.4%。声纹作为非接触式生物采集特征,继人脸、指纹的识别技术之后,发展的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声纹识别在今年被频频提起,随着拾音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公安部开始面向全国推广声纹技术,与指纹库、DNA库类似,声纹库的建设也在重点布局。 声纹识别专业技术性强、应用领域广,目前的声纹识别公司有微纳感知、快商通、声希科技等,微纳感知推出超远场拾音解决方案,将远场拾音和视频监控相结合,与诸多主流安防企业合作推出了音视频联动产品及方案,实现基于异常声音触发的音视联动。 门禁AI技术应用成熟 人工智能在门禁中更加深化应用,除了在软件平台中应用人工智能算法,表现更加明显的是前端设备的智能应用。芯片级的AI赋能和算法的加持,让人脸识别在门禁中的应用更加普及,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融合应用人脸识别、二维码、指纹、NFC等AI识别技术验证方式的门禁出入口方案成为常态。应用3D人脸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由于3D人脸识别是基于3D立体图像特征采集,识别的信息更为丰富,因此与双目活体识别相比,精准度也更高,在安全性有所提升。未来,基于三维立体软件界面的业务深度集成,也会未来门禁系统集成的趋势之一。 防盗报警融合视频应用 近几年来,防盗报警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一直趋于缓慢,今年人工智能在报警行业落地开始,报警产品打破与视频监控的边界,将监控与探测器结合应用更加紧密,出现了类似可视化烟雾探测器的终端监控探测设备。 去年厂商陆续推出主打低功耗、广覆盖、大容量、低成本的产品方案,主要应用NB-IoT、LoRA等无线技术。今年,5G技术的发展,支持连接更多的智能设备,更大范围的实时验证报警入侵。但在a&s的采访中,厂商对无线传输的稳定性提出质疑。5G能进一步加速系统间数据传输的速度,提高设备连接稳定性的优势对于延迟信号成本较高的安防应用尤为重要,但能否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安全性,报警厂商还在观望中。 除了在无线传输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防盗报警在数据分析应用也有了巨大的进步。报警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运作之后,可以连接更多的传感器或者是控制更多的设备,报警也不再单纯的具有报警功能,而是具备了消防报警、智能识别、防区自检、联动智能家居、智能监测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 防盗报警作为安防四大核心系统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智能安防时代,防盗报警也开始与人工智能结合应用,并与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深度融合,推动整个安防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