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发布全球智慧城市2.0报告:中国占了世界一半(5)
物联网、 云计算技术正在改善智能城市建设: 云计算技术实现城市数据实时联通、 融合和存储。 物联网、 云计算技术正在改善智能城市建设: 政企合作建设数据中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以人为本, 注重市民参与, 从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转变。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智慧社会的概念, 是对“新型智慧城市” 的理念深化和范围拓展, 强调基于智慧城市使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幸福感, 再一次强调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要注重以人为本, 强调市民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参与行为。 ▲从“新型智慧城市” 评价系统变化, 看以人为本的重要性演进 为了实现顺畅的市民参与, 可以通过“短、 中、 长” 期的三步走战略, 积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 借助大数据、 电子政务等科技手段的途径, 以技术为跳板, 最终实现“新型智慧城市” 中的市民参与, 创设良好的市民体验。 ▲借助数字技术完成市民参与的三段进阶 城市本身特色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得到体现, 因地制宜发展智慧城市成为趋势。 多模式发展: 五类模式各有千秋, 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化选择。 智能城市建设五大运营模式均存在其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将为参与方日后的建设与运营提供借鉴意义。 将数据安全纳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对数据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传输、 存储、 管理等多环节着手数据风险规避。 将数据安全纳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主动防范数据风险, 并进行持续监管。 四、打造超级智能城市 面对众多挑战之下, 当今城市管理者若想要突破传统智慧城市的禁锢, 且逐步转变升级成为” 超级智能城市” , 需要在建设过程中思考九个能力维度框架。 同时, 需要与自身城市实际需求相结合, 以打造更高质量的幸福社会为目标。 ▲超级智城市能力框架 超级智能城市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 并拥有实现其目标的战略规划。 一个清晰的视野需要有明确的远景作为技术推动的有效配对。 打造超级智能城市所需要具备的要素: 打造超级智能城市的“行动四部曲” : 智能城市不是昙花一现, 而是逐年累月发展起来的。 在这段发展历程中, 城市从早期成熟阶段发展到完全成熟发展阶段。 成熟度模型用于评估当前的成熟度, 并为期望成熟度设定目标。 全球范围来看,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经济、资源利用、生活质量、时间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城镇化以及人口增加不断加重,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城市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国不断大力投入建设智慧城市, 随着智慧城市的认识逐渐升级, 智慧城市的定义逐渐得到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丰富。 现在,我国智慧城市试点和建设呈现出分级建设、 多点开花、 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