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终于走到周期红利的尽头(3)
第一,渠道已经用到了极致。门店都建到了五线城市了,小镇青年全都网罗到了,横向空间已触及坚硬的天花板。 第二,明星代言、综艺赞助,强势营销轰炸的边际效应已尽显疲态。 第三,产品创新在重复自身。F11 Pro从已透露的所谓亮点看,新意匮乏。 说到第三点,有人可能会不同意。OPPO去年广泛散发的一份通稿称,截至2018年8月6日,OPPO国内专利申请公开和授权数量共21842件,2017年全年和2018年上半年,在主营业务为智能终端研发和销售的国内企业中(借此将华为、中兴、联想剔除),OPPO位居发明专利授权量第一名。OPPO这么多专利,应该算得上极具创新吧? 幸好有朋友帮我解了惑。专利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专家所说的真正的专利,是指发明专利,而后二者只需填写一些申请表就能获得。OPPO的2万多件专利里有多少比例是发明专利,有多少是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它自己最清楚。要知道,中国好几年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全球第一,但90%以上属于垃圾专利。 说到底,OPPO的负增长,是流量红利衰减的必然结局。只不过,OPPO率先走向了周期的终点。从商业逻辑看,,或迟或早,OPPO后面,会有同行者,或许下一个就是它的一奶同胞vivo。 4、新周期在哪里 OPPO们当然不会心甘情愿拱手交枪。想维持规模和份额的增长,要么加大线上平台和线下渠道的投入,这意味着继续摊薄利润,但即使这样做,倘若优势难继,市场是很无情的,说抛弃就抛弃了你;要么追求新的增长点。 OPPO对流量红利的衰竭,是有预感认知的。事实上,它在几个方面进行了布局。 一是发展子品牌,拓展国际市场。 包括一加手机,针对所谓“极客”人群,每年只出1-2款旗舰手机,定价3000元以上,主打全球市场;还有就是2018年拆分出的Realme品牌,目前主打印尼、印度等海外市场,强调性价比。 也就是说,国内市场减少的份额,期望从国际市场得到弥补。但须知,国际智能手机市场也是一片红海。南亚和东南亚,知名厂商都涌进去了,未来两年的厮杀程度不比中国市场轻。 二是试图品牌高端化,或者说推出高价位产品。 一个是2018年6月底发售的OPPO Find X,售价4999元起,这么昂贵,真不知道哪些粉在捧它,翻了下资料,各类自媒体软文都写它开售2 小时拿下了天猫平台全价位段手机单品销量&销售额的“双料冠军”、苏宁易购全价位段安卓手机单品销量&销售额的“双料冠军”——这个世界越来越精细化了,居然出现了以2小时计算销量的“冠军”。 另一个是2018年10月底上市的OPPO R17 Pro,售价4299元。说是超级快充、拍照更强、屏幕指纹识别,这有点像是硬凑出的优点了。 向高价位产品领域进军,一方面是OPPO急于摆脱长期以来“厂妹机”的标签,另一方面也想多挣点利润。但不知怎么回事,“超级快充”几个字总是让我想起“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的广告语; 而“拍照更强”则不过是再次强化OPPO拍照手机的标签,就如同早年vivo强化自己是音乐手机的标签一样——这种单一功能的“硬核”强化,固然有助于其初期营销正效应的最大化,但负效应也是明显的,就好像美图手机死命放大其“美颜”功能,消费者回过味来就发现这其实是一项通识功能,扬弃它不过是眨眼之间的事。 第三就是开头所说的5G手机了。 沈义人说5G手机至少两年后才有真正的价值,但德勤预计2020年5G手机销量就将从今年的100万部增长到1500-2000万部,增幅好不吓人,想必极具诱惑吧。 虽然谁也不知道从4G到5G的应用,是类似于2G到3G的过渡,还是相当于3G到4G的飞跃,甚或更夸张,但谁也不想错过这趟开往火星的列车——唯恐代表另一个星际的新周期与自己无关。 不过,OPPO拼命踮起脚尖,也只是说要推出5G手机,而不是像三星、华为那样推出5G折叠手机,这不是它不想,而是技术不逮。 你瞧,靠着实用、外观,OPPO(和它的兄弟vivo一起)赢得了上一个流量周期,如今,站在红利的末尾,它还想赶往下一个周期的前头——野心不可谓不大,布局不可谓不早,据说这是因为它们后面站着那位了不起的投资大佬,真正的老板段永平。 段永平是将中国各个阶段的流量通吃的大师级人物,从小霸王、步步高,到OPPO、vivo,再到拼多多,城乡内外,老少咸宜,都在碗里。难道他的手里,还握着另一个周期的船票? 假如能够穿越三个流量周期,连他的老师巴菲特也要跪下了。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