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国货的人越来越多了?从双11背后看中国制造
“1分36秒,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 14小时21分27秒,成交总额突破2000亿元。 截止11月11日24点,2019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定格在2684亿元人民币。” 相信过去的这几天,大家都被这些数字刷屏了。 然而,天猫和淘宝总裁蒋凡在总结今年天猫双11的时候,并未太关注这个数字本身,他说:“已经走到第十一年的天猫双11,给中国消费者创造的价值,以及它代表的商业变革方向,比这个数字要重要得多。” 这些数字背后,是技术的力量,中国制造业创新的力量,新消费的力量。 天猫双11“谋变” 过去,双11只是淘宝商城(天猫前身)的一个促销活动,直到2012年,天猫双11第一次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从一个小众的促销购物节,成长为全民的购物狂欢节。 如今11年过去了,天猫双11已变成最大的新品爆发地,品牌发布新品越来越倚重天猫。 超过100万款新品在今年双11期间首发,超过60%的全球知名品牌会把新品放在天猫优先首发。 不少国际国内品牌改变了原定的新品发布节奏,以参与此次天猫双11:苹果、华为、海蓝之谜、戴森、沃尔沃汽车、茅台都把年度重磅新品和“硬通货”商品放到天猫双11发售。 超过50%的美妆大牌甚至打破惯例,把一年中最受关注的圣诞礼盒,提前到天猫双11发布。包括兰蔻、SK-II、YSL、纪梵希、资生堂在内的215个大牌,还为天猫双11专门定制了241款专属商品。 据双11当天的销售数字显示,这些All in新品战略的品牌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今年双11销售额破亿的299个品牌,几乎都凭借新品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新款iPhone仅1分钟成交破亿,戴森电动拖把10分钟成交超去年全天,泡泡玛特龙家升米妮系列盲盒9秒钟告罄5500个。 在天猫上,新品销售增速均值达到77%,远高于其他产品,而在个护美妆、服装服饰和家用电器等新品高度驱动的行业中,新品销售的增速更是超过200%。 值得一提的是,商家达成这些成绩,其外部环境是,数字时代的的市场和消费者更加难“把握”。 随着零售商业的重构和线上线下融合的加速,新品成了品牌实现新增的重要途径,但新品成功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也越来越高。研发周期久、链路长、反应慢,远离渠道和终端消费者,难以把握趋势的变化,更无法提前预判。 天猫是如何逆势而为,摇身一变成为爆品孵化机的? 爆品孵化机是如何炼成? 商家能通过天猫快速孵化出新品,主要归功于天猫的“新品战略”。 2015年,天猫推出了以营销为主的“超级品牌日”,为单个品牌量身定制双11,成为新品战略的雏形。2017年起,天猫相继推出“小黑盒”新品专属频道、TMIC新品创新中心等新品孵化入口和平台,今年9月,天猫又发布战略级产品——天猫新品数字系统。 这些品牌新品在天猫庞大的流量及天猫大数据帮助下,可以快速全面地了解消费端的需求。 1、聚焦新消费主力人群,为品牌搭建世界级增长舞台 天猫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2020财年第二季度),淘宝移动活跃用户达到7.85亿,单季增长达到3000万。 同时天猫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这群人正好都是品牌新品的主力消费者,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敢于尝鲜是他们的典型特征。 如今的双11,已经有了超出中国的世界级影响力,《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国际知名媒体,都将双11视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窗口,天猫足以给这些品牌新品搭建世界级增长舞台。 庞大的用户和市场是独属于天猫的一大优势。 2、扎实的数据能力,提高新品孵化效益 过去,商家研发新品更多依赖商业直觉、风险高且难以复制。 天猫第二个优势在于将趋势点变为未来明星爆款,幕后推手是天猫趋势预测中心。 在这支团队里,AI训练师们负责每天收集海量的时尚趋势点,教育AI自主学习,趋势点们被吃透后,AI就能反复地通过来自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去校验这些趋势点的热度,从而达到预测趋势的效果。 除了预测趋势的功能外,还能提高预测效率。天猫通过对AI的深度培训,让趋势预测的流程进一步缩短,品牌提前半年就能按照这一套方法论进行生产和研发,整个创意周期,在以往需要一整年。 比如此前飞利浦的研发体系全部设置在阿姆斯特丹,走完传统的研发新品工序大概需要3-5年。 今年7月飞利浦和天猫创新中心(TMIC)进行战略合作。据悉,在与TMIC合作的三个月中,飞利浦在新品定位阶段的研究时长已缩短30%,飞利浦还计划未来将新品研发整体时间缩短到一年以内。 再比如,强生集团旗下以辛辣闻名的漱口水品牌“李施德林”,和天猫创新中心一起定制了两款花香漱口水,从以往18-24个月缩短到了9个月。 3、挖掘用户需求痛点,助力新品成爆品 有数据显示,对于品牌而言,即使每年会拿出调研50%的预算投入到新品研发上,新品上市的成功率也仅有5%。 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传统调研对用户需求把握不准确。 但天猫新品数字系统,让品牌决策者一下从人变成了大数据和云计算。一款新品,能否得到消费者喜欢,都可以从大数据中得到答案。 比如2019年8月,飞利浦推出面向下沉市场的剃须刀产品。上市首日,在直播中就卖出4万只。通过这次销售,飞利浦发现这款产品70%的购买者是女性。 通过TMIC的数据技术飞利浦才惊觉,在中国市场上,自己的消费者不仅仅是男性。 有了大数据,商家制造爆款也比以往容易。过去一个商家一年最多同时推进5个新品的生产,现在,一个商家一年生产30个爆款不再是难事。 比如宝洁,在过去几年里,宝洁中国发布的新品数量几乎是过去20年发布的总和,在天猫新品成功率也高达95%。 中国制造逆袭 天猫淘宝聚划算平台上的国货品牌,让刀哥看到了一种不停捅破天花板的可能性。 双11对天猫来说,早已经不止于卖货本身。天猫成为“爆款的幕后推手”背后,实则在为中国制造业赋能。 第一、为中国制造提供转型契机,找到用户和市场。 中国有许多专业的产业带,有着很强的生产能力,但欠缺相应的销售、运营能力,以及品牌竞争力,如浙江诸暨的袜业产业带、广东东莞的电子产业带等。当全球经济不确定环境下需要从外贸转内销时,如何找到市场和用户就成了头等难题。 通过天猫,可以为这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外贸转内销的关键转型时期,找到巨大市场和用户。 以聚划算“厂销通”为代表的新供给,会给企业端和广大的消费端进行更加精准的配对,促进传统产业的产业内升级,提升传统工厂的生产效率,帮助他们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找到用户找到市场,获得增长。 这种新供给把需求端和供给端无缝对接起来,无形中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升级。 第二、助代工企业实现品牌升级。 电动牙刷品牌罗曼就是一个典型。天猫双11前夕,罗曼通过天猫大数据指导,开发出更符合女性偏好和亚洲人口腔特点的小刷头、高颜值全新系列产品,并在外观配色上大胆地采用今夏大热的牛油果色系。 这款罗曼牛油果色“小果刷”在双11前夕上市,仅两周,就成为店铺最大流量单品,预售开始前3天,就有1.5万件被消费者加入购物车,一举登上天猫个护品类前十。 天猫让成长于东莞的罗曼,正摆脱“代工厂”印记,逐步建立起自有品牌。 第三、输出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为中国制造降本增效 时代正在逼迫着企业进行数字化变革。 一方面,旧的、落后的管理运营系统,正在阻碍企业的降本增效。 另一方面,面对多变的消费者和多变的竞争格局,用户思维极为重要。企业必须先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做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要解决这些难题,关键在于有没有对消费者进行数据化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这背后,离不开天猫以及阿里巴巴的数据与算法。 阿里巴巴提供的面向数字经济的商业、金融、物流、云计算等基础设施,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完成数字化、走向智能化,从而实现降本增效。 刀哥结语: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从创新中应运而生的天猫11,赋能并汇聚了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早不是数字的盛会,而是创新力量的盛会。 作为新消费时代领路人,天猫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商业创造力,不仅会持续影响企业,还会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更多更好的变化。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