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重新 试卷 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搜索优化 > 正文

20172019,第三方支付行业之变

发布时间:2019-12-10 04:21 所属栏目:122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导读:副标题#e# 中国的钱包制造商,太难了。 有着“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美誉的浙江台州,如今已经找不到专门生产钱包的企业了。 要知道,这里的路桥区峰江街道,在2017年之前曾有300多家箱包厂商,其中半数以上都生产钱包。 现在,要么砍掉生产线,要么转型。

20172019,第三方支付行业之变

中国的钱包制造商,太难了。

有着“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美誉的浙江台州,如今已经找不到专门生产钱包的企业了。

要知道,这里的路桥区峰江街道,在2017年之前曾有300多家箱包厂商,其中半数以上都生产钱包。

现在,要么砍掉生产线,要么转型。

钱包产业的制造利润,降至冰点。

即便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基地——义乌,也仅仅只有很少的人生产钱包,而且多半是外贸单,用于出口,生产要求极高,但销量同样在下滑。

时代在抛弃钱包生产企业时,连个招呼都没打。没有人能料到,打败钱包厂商的,竟然是生产手机的。

而这,仅仅是移动支付发展洪流中,所产生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影响。

高山之后必有峡谷,打败钱包产业的移动支付也有起落。2017年,移动支付的发展开始“落”了。

站在2019年的年终回头看,2017年是第三方支付的强监管年。这三年,可以称得上是第三方支付的寒冬,而现在,乍暖还寒。

一、监管之变:管理到治理

2017年之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线上有不断增长的电商交易、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线下有横扫国内的条码支付,再加上让支付机构“躺赚”的备付金利息,以及见不得光的黑灰产,支付机构的利润率,并不比让自己人都“不好意思”的银行差。

不过,躺赚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源头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21号),其中对于第三方支付提及了三个方面的整治:备付金管理、断直连以及无证经营。接下来的政策组合拳,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的强监管之年,监管在行业中所刮起的风由微风陡然转为飓风。

在2017年,仅是文件号就有响彻行业的10、209、217、281、296、248等政策,还有14、45、21等其他文件。监管范围从上到下涵盖了清算组织、金融机构、支付机构、收单及聚合支付机构。

文件很多,政策很多,但是中心很明确,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部署,落实国务院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管理的主旨也很明确,对经营支付业务的机构,要“断直联,清理无证经营,保证合规,缴纳备付金”。

随后两年的政策与执行,基本遵循了上述文件的精神。

到了2019年,情况有了些许变化。互金整治工作成果显著,网贷风险基本出清,转型有序进行。而第三方支付已经全面完成断直连工作,解决了多头连接、内部黑箱操作的风险。备付金全额上缴将“灰犀牛”关入笼中。无证经营全面查处,二清、黑灰产等违法违规行为基本得到整治。

治“乱”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从今年陆续发布的一些政策能够看出,支付强监管仍会持续,但主旨已经从整治转向发展。

首批“名录登记”企业落定、给支付机构备付金计息、促进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基于互金整治思路的“管理”逐步向行业发展的“治理”过渡。

二、市场之变:双寡头到三国杀

2017年,经过几年的发展,移动支付行业已经基本被支付宝、微信两大支付巨头垄断,其他的拉卡拉、苏宁支付、快钱等机构各自割据一方。

很多人认为行业“双寡头”的格局或许将就此稳定。然而,互联网经济的模式下,从来都不缺少挑战巨头最后也成为巨头的案例。

于是,并不甘心在条码支付市场全面溃败的银行系支付产品来了——银联云闪付以一种“王者归来”的姿态,向两大巨头发起了冲击。

作为“国家队”,银联云闪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有数十亿银联卡作为基础,有全部商业银行的合作支撑,有中国银联十几年的品牌背书,有打通银行体系的“统一超级账户”,再辅以“银联62节”的大力补贴,云闪付的用户量、交易金额都呈现指数级增长,并在交通出行、日常生活等民生领域的场景广泛布局。截止2019年9月5日,云闪付APP用户数已经突破2亿。支付市场格局真正的由“2+N”成为“2+1+N”,进入三国争霸时期。

可以预见,短期内,“三国杀”的格局仍将持续。但是,在条码互联互通、刷脸支付、外资开放等新技术、新规范、新资本的冲击下,行业格局如何仍然等待后来者书写。

三、支付机构之变:买买买到卖卖卖

支付业务许可证(简称“支付牌照”)从2011年诞生到现在,从来都不缺乏收购与被收购的新闻。

到2014年底,牌照审批基本停止,2015年仅有两家机构新获支付牌照,此后牌照审批停止。总计271张支付牌照看似不少,但最有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牌照,却仅有100多张。

想要获得支付牌照,无疑只能通过股权收购的形式。牌照资源的稀缺性与互联网巨头的刚需,催生了支付牌照的二级交易市场,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从2017年开始下滑。

根据公开信息,2015年有近10起支付机构的股权交易,2016年近20起,并在当年产生交易最高价格——30.39亿元(海立美达收购联动优势),2017年则仅有10起左右。

以百度搜索指数对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热度,更能看出市场对于支付公司关注的热度(见图1)。

20172019,第三方支付行业之变

不过当时的市场环境,更多的是“卖方市场”,支付牌照近似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巨头们基于自身需求和对未来支付牌照放开的不确定性,纷纷打起了收购的主意。

再看2019年,支付机构的股权交易热度虽然有所冷却,但同样数量不少。年初有万辉化工收购得仕股份,近期也有PayPal收购国付宝、Wirecard收购商银信。

看起来都是支付牌照的买卖,没什么不同,其实质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2017年是卖方市场,支付机构惜售,价格、条件不合适的情况下,自然不能成交。

2019年以来则不同,需求方由原来的国内巨头,又新增了国际巨头,但这并未造成支付牌照交易的供不应求。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