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5个微信群裹挟的职场人,下班也走不出黑洞(3)
其一,今年38岁的邹彦,在而立往不惑的道路上奔了大半程了,一路从校招、基层员工到分公司核心员工,再到如今总公司的核心部门负责人,她在13年的从业道路上经经历的艰辛无法细数,在积累了十几年的工作资历面前,改变意味着放弃,那放弃之后呢? 其二,去年一月,邹彦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孩子归她。 “在工作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体检中查出肺部有阴影,突然觉得自己身体要垮了。”她跑到直属领导办公室去哭,但是只是简单宽慰一下,接下来的工作并没有对她有任何“照顾”。 这次采访,锌刻度记者选在了邹彦未加班的周末晚餐时间,其间,她接了四个电话,回了不计其数条语音信息,在手机上修改了PPT的几处细节问题,还审阅了两张下属单位的预算清单。 这一天,我被拉进了12个群“陈工,12月资金计划已经下发,请抓紧处理,包括咨询自己的打款。”、“陈工,二期的单子还没签字,请务必今日签完提交。”、“陈工,三期G13地块因设计要求新增加强板,导致5号楼底排被破坏,需现场收房。”……这一天,陈凯被拉进了12个微信群。 陈凯是一名造价员,手里的这个项目从动工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 “你怎么形容你的工作状态?”锌刻度向陈凯提了问。 “累就不说了,我觉得‘被手机支配的恐惧’应该比较贴切。”陈凯如是回答。其实作为一名造价员,和电脑、图纸、软件的接触是最多的。但情况不同的是,除了画图、造价的时间外,还需要与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有大量的沟通。 “如果说以前做建筑的人累,那么我觉得更多的是累身体。但现在建筑行业的人,累的更多的是心。”陈凯说,“以前科技还没这么发达的时候,下班就真的是下班了,但现在,可以说没有真正的下班。” 在陈凯的记忆里,发生过开车回家的路上被一个电话叫回项目、晚上12点在OA系统上收到一个文件,要求立即回复、早上6点被停不下来的微信信息音叫醒……但最夸张的,还是被拉进12个微信群的那一天。 早上刚到项目上,还没来得及吃一口早饭,陈凯就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群主首先@陈凯,给他交待了今天之内必须立即完成的工作。正在着手准备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另一个群的声音又从手机里传了出来。 陈凯一边同时操作着两件事,一边和其他同事讨论着这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和注意事项。这时,手机又响起了,接着,又响起,再次响起。一个上午,陈凯就被拉进了12个群里,被安排了十几件不同的工作。 “其实这个时候累到不累了,因为没有时间去感受累。”陈凯说道。半小时不看信息,之后再打开微信,就能看懂一片红色小点和@自己的图标。 如陈凯后来所提到的一样,这是一种强烈的压迫感,有时会给他带来想逃避的情绪。 只是大环境就是如此,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这就是常态,“包括我在内,其实都习惯这种工作状态了,不会有谁想到是否过劳。”这是陈凯的想法,但同时,他也希望,哪怕有一天能够完全关掉手机、退出微信与OA,彻底隔绝所有信息,便能得到片刻的安宁。 一个项目的工作微信群下拉三次才能到底 在故宫里赶稿的时候,我哭了如果不是因身体原因的叫停,曾一寒还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停下来。 5年前大学毕业的时候,曾一寒同时得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经过一番衡量之后,曾一寒选择了离家最远,但与自己理想最近一份工作——新媒体编辑。 回忆起刚开始工作的头两年,曾一寒的记忆中,似乎没有早于晚上十点下过班。“到家稍微收拾下,吃两口饭就快十二点了,第二天9点半又得去上班,但那时候奔着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总想着咬一咬牙就过去了。”曾一寒对锌刻度说道。 因为新媒体的特性,随时与随地,几乎可以囊括曾一寒的工作状态。也因为娱乐新闻总是在晚上和周末爆出,所以导致了这份工作的“无休”。 “电脑、手机、平板,什么智能化设备最后都成了我的工作设备,办公室、家、地铁、出租车甚至故宫,也都是我加过班的地方。”说到这里,曾一寒突然想起一件发生在两年前的一件令她奔溃大哭的事。 当时正值国庆假期,曾一寒带家人游北京,但旅途过程中,接连发生了好几件热点事件。要做新媒体,就必须跟得上热点,所以纵使有万般无奈,曾一寒也只能在旅途中写稿、发稿,手机一刻都放不下。 旅途到一半的时候,曾一寒的父母看不下去了,让她把手机放下,安心的旅游放松一下。考虑到父母的心情,曾一寒暂时把手头的工作放了放。可这样的想法才刚萌生不久,娱乐圈突然出现大新闻,微博“爆”的标示一出现,曾一寒也没办法再安心旅游了。 虽然抱歉,但曾一寒还是选择在景区把稿件赶出来,否则时效性过了,自己也算失职。 看着故宫里来来往往的游客,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和期待,只有她,站在城墙边,面对着手机里的另一个世界。 现实生活里发生的故事总是比电影里上演得更加狗血。赶稿到三分之二时,手机的电量快坚持不住了,曾一寒急得四处找充电宝,但不幸的是,在顺利充上电之前,手机关机了。 这一刻,紧绷的弦终于断了,曾一寒靠着城墙,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但情绪的发泄也只是一时,调整好心情之后,还是要想办法完成工作。“这几年,这样的事太多太多,和朋友约饭途中写提纲、节假日讨论选题角度……对我来说,过不过劳的,其实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把这当常态了。”但最终,曾一寒还是因为查出肝脏的问题,而被动远离了这无休的工作状态。 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达成和解“一边是丰富的物质享受,一边是沉重的工作压力。”这句话出自森冈孝二创作的《过劳时代》。 森冈孝二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过劳这个社会问题,他在《过劳时代》里根据日本的社会劳动高压现象,剖析了背后的一系列原因。 而现在,其实我们也在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高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高速发展,不仅没有使人们变得清闲,反而变得越来越忙。 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以时间为竞争核心的不少职业都变得越来越繁忙,与世界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也就模糊了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的边界。 但科技本身并没有错,现实存在的问题,往往是人对其的滥用背离了科技发展的初衷。对于一个公司,一个领导人来说,缺乏人性化的制度和管理,才是导致加班无止尽的根源。 此外,通过采访可以发现,如今的过劳现象其实更多的是“主动过劳”,而这背后,其实是由于无形的心理压力。 或源于难以舍弃的丰富物质享受,或源于同公司里的异样眼光,或源于不服输的较劲心态。如此种种,过劳成了一种不得已的主动选择。 但或许,对每一个正在过劳的人来说,都需要找到一个契机,和自己达成一次和解。也避免技术的革命带来职场的延伸,享受有快也有慢的真正的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