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研究员:中国特色的区块链道路应该怎么走?
【新产品上线啦】51CTO播客,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区块链脱胎于比特币,而比特币是目前最著名的数字货币系统,它具有天然的金融领域属性,所以经过比特币系统验证的区块链技术无疑在银行保险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有着天然的基因。从长远来看,价值区块链的领用过程是从货币领域过度到金融领域,其核心实际上是登记价值与交易价值,区块链诞生以来,如何使其更好的过度到金融市场层面一直是该技术应用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区块链监管政策总结(含虚拟货币) 自2015年以来,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由比特币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科技出现在国人面前,成为金融业领域越来越热的话题和研究对象。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使信息的采集、分析、传递、使用过程都更加的安全高效,甚至一度被麦肯锡公司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的最有潜力掀起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科技。 放眼全球,各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格外重视,并积极对这一新兴技术业态进行布局和筹划。新加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在内的十八个国家及地区相继出台政策或监管策略,无论国别、发展水平,在这场或有变革来临之前,都在积极筹划,做好应对准备。我国政府自然也不甘落后,加强对区块链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积极抢占新兴技术的发展前沿。 总体来看,监管部门对区块链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呈现出积极的态势,不断出台政策性文件引导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纵然政府鼓励区块链技术在国内的发展,但为防止区块链技术给金融市场造成风险,201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引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通知》,将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衍生的虚拟货币以及相关交易场所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同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提出将ICO界定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清退国内融资代币和虚拟货币交易业务。 二、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应用现状 区块链技术由于拥有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高度透明、开放的系统,数据的保密性和不可篡改性等特点,目前在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的应用呈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银行本质上作为资金的安全仓库和传输枢纽,与区块链作为一个数字化、放篡改的分类账具有类型的功能。事实上瑞士银行、巴克莱银行等一些国外银行早已开始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国各大银行从2017年以来也都纷纷大胆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和自身的业务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区块链应用模式。 三、中国区块链应用前景预测 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会对现有的经营流程和业务模式产生较大的改造,对银行的经营质量和开展业务效率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但是不少观点认为,从本质上来说银行的货币创造和货币支付职能与区块链本省集发钞和流通于一体的特点相矛盾,未来区块链会对银行产生巨大的冲击。姑且不论以上分歧,笔者看来,区块链通过和银行现有技术和模式结合,会夯实银行的基础设施,提高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1、区块链+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个没有中心化权威的第三机构为其担保,而是由一个写在整个网络上、所有人都能查看的公开的智能合约进行监督。而合约条款写在编程语言中,不存在歧义,双方不存在因为合同歧义而产生的毁约问题。但智能合约条款只能接受简单的因果标准判断,不适于应用在复杂的有多重衡量标准的事件判断中。智能合约因其特点,需要一个公开、透明和安全的环境生根发芽。而区块链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可信性和安全性,为智能合约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扎根成长的空间。传统合约一旦出现了问题,需要很多机构来介入仲裁,而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会编写一个图灵完备完全无须第三方信任的代码让用户来构建智能合约,而根链则是需要一个叫50%信任制的仲裁联邦。这个仲裁依然不是活人去仲裁,也是代码。这个仲裁平台的概念就和我们现行的经济活动里的法庭类似。 2、区块链+信息存储 资金是银行盈利的基础,信息则是银行盈利的可靠保障。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能高效的存储、管理和运用信息,谁就能赚的更多,同时承担的风险较小。商业银行为了防范自身的经营风险,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流量。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海量信息的存储成为了可能,但是如何将信息进行分层管理依然是大数据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产生资料的遗失和冗余也是不可避免的。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属性使得各个数据节点都可以共享数据,不仅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存储,还可以减少物力空间存储到带来的冗余,避免以往集中式存储由管理纰漏造成的数据丢失现象。 3、区块链+银行征信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