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医生估值50亿美金,或拉开互联网医疗IPO序幕
1 月 29 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份的“平安好医生”,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便走到了IPO门口,且有望成为成为首家登陆二级市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不过平安好医生的上市也引发了诸多的质疑,缺少稳定合理的盈利模式,在营收上过度依赖母公司和兄弟公司,在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上还存在诸多强有力的竞争者。可即便如此,平安好医生依旧讲出了令投资者心动的资本故事,高达 50 亿美金的估值,或将拉开互联网医疗IPO的序幕。 平安好医生 带“伤”上市 为行业释放能量开场 在诸多互联网医疗独角兽当中,平安好医生是为数不多“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企业。背靠平安集团,成立一年多即完成 5 亿美元的A轮投资, 2017 年 12 月份拿到了软银 4 亿美元的Pre-IPO融资,这场华丽的资本故事极引人注目。 据平安好医生的招股书显示, 2015 年、 2016 年度的营收分别为2. 79 亿元、6. 01 亿元, 2017 年内前 9 个月营收达到10. 16 亿元,同期亏损分别为3. 24 亿元、7. 58 亿元、4. 97 亿元。可以看出,营收增速同时亏损也在扩大,盈利模式并不稳定。另一个被关注的是关联交易,平安好医生的前五大客户均为平安集团附属公司。 商业模式和营收结构不完美的平安好医生,却率先开始冲出迷雾。至少印证了这样一个事实,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医疗仍抱乐观态度,平安好医生仅凭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取得 50 亿美元的估值,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新的春天,已经悄然到来。 互联网医疗的黄金时代 几乎在平安好医生冲刺IPO的同时,另一家独角兽企业微医也传出了整合四大业务为IPO铺路的消息,同时健康 160 也在此前宣布将重启IPO。 2016 年生物医药类企业的IPO数量为 27 家, 2017 年医疗健康领域共有 50 家企业完成IPO,互联网医疗行业预计会在 2018 年迎来上市期。 成立于 2010 年的微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平安好医生的发展路线。 2012 年 1 月,微医获得晨兴创投与风和投资共2200 万美元的A轮投资; 2014 年 10 月,微医完成了1. 064 亿美元的B轮融资,腾讯领投,复星资本、晨兴创投、启明创投跟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微医又完成了国开金融、腾讯、复星医药等共同投资的C轮融资,融资规模达到3. 94 亿美元。 在此之前,一度传出微医的市值已经达到 50 亿美元,预计IPO之后会进一步增长。区别于以纯线上电商模式为主的平安好医生,微医独辟蹊径地走通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模式,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微医云这“四驾马车”若扬鞭出征,其价值想象空间巨大。 微医模式很重,按照其透露的“四驾马车”规划,将通过微医疗来带动医药、医保,形成“三医联动”态势。微医疗是微医扎根最深的板块,主要由“基地、网点、终端”三层服务体系组成,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医疗服务;微医药以全国处方共享平台为依托,承接国家要求的处方外流等业务;微医险是微医推进开放式互联网健康险平台的主载体。以上三大板块则皆基于微医云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能力,同时微医云也是面向全行业搭建的智能医疗云平台,为政府、医院等机构提供云化解决方案。 相较于纯线上模式,微医推出的“四驾马车”正试图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解决互联网医疗的两个棘手问题。 1、互联网医疗难以渗透到医疗的核心环节。 整体而言,用户的健康需求主要涵盖健康管理、自诊、自治、挂号、导诊、诊断、治疗、康复、院外随访、健康干预等,而目前大多数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在诊疗的外围打转,业务主要集中在健康管理、自诊、自治、购药等浅层部分,深层次的挂号、导诊、诊断、治疗往往难以渗透。 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互联网医疗并没有像其他行业一样实现爆发。诸如主营在纯线上咨询和医药业务的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叮当快药,以及平安好医生发力的健康管理等。 2016 年,全国医疗机构的总诊疗人次已达79. 3 亿,无论是从市场规模绝对值还是渗透率上来讲,互联网医疗都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在过去几年中,只有微医一家在走“重模式”,资金、资源、技术、人力皆是高投入。现在来看,这路子确实是对的,不惜以高成本换取的稳固线下医疗支撑,成了微医区别于其他平台的壁垒优势。众所周知,医疗的核心依旧是线下公立医院,据公开资料显示,微医已经与 2700 多家医院深度打通,在全国建设了 19 家互联网医院和 100 多个医联体,在各大核心城市布局微医全科中心,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微医通等。解决核心诊疗问题,微医给出的解决方案就是微医疗,通过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结合的方式,从挂号到咨询、导诊、二次诊断、线下住院、线上复诊等,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诊疗服务。 2、纯线上医疗无法实现规模化营收。 就当下的医疗体系来说,纯线上的咨询问诊根本难以带来规模化的营收。一方面,线下医院都是“以药养医”,互联网医疗又如何靠线上诊疗来赚钱;另一方面,线上的医疗服务受限于服务模式,很难形成规模化的爆发。除此之外,线下已经有了明确的价格标准,比如一个专家号要 200 元,线上不可能卖到 2000 块,无疑为互联网医疗设置了天花板。投射到市场层面来看,扣除掉内部引流和捆绑销售,平安好医生获得付费用户成本接近千元,而这些用户的平均消费金额估计就在百元,这个帐无论怎么算都不经济。 打通医和药可能是互联网医疗实现规模化盈利的一条有效途径。微医通过医来带动药和险的布局已经明晰,依托于处方共享平台,微医药板块规模化连接医院信息系统、零售药店药品流通配送系统和医保结算系统,从而实现医疗、医保、医药多方的医疗信息共享应用。盈利点不言自明,可想象的商机巨大,或覆盖配送费、服务费、药企返点、和保险公司的合作等。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大概是36%,要降低到30%,大概有6%的处方要流出来,按照现在的市场额度来算,至少是一个千亿级的市场。 可以预见的是, 2018 年会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疗尝试IPO,对整个互联网医疗而言也是一个去浊留清的过程。至少在现阶段,平安好医生以 50 亿美元的估值刷新了外界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认知,蓄势待发的微医凭借“四驾马车”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无论是整体还是分拆上市,或将创下互联网医疗的新纪录。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