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社区产品都在偷偷记录用户的行为(4)
让用户“自定义”是互联网最伟大的发明,也是一个绝对的趋势,就连门户网站的首页都可以让用户自己定义板块组合了。 公众号就是这种自定义目前最完善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整个微信是目前为止最好的社区型产品之一,微博、QQ都是如此。 他们将个人的价值前置,将平台的存在感无限的弱化。 三、@和# 社区产品有两核心功能:沟通和交流。 在这两个核心功能之下,诞生了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功能:@和#。 一个简化了沟通的流程,我们不用去点开一个人的主页,再去点私信,也不用去IM好友列表里找那个人的名片,我们只需要输出一个@就可以了,再通过模糊搜索的方式找出这个人的名字。 一个重新结构了中央广场和论坛板块。论坛的板块和微博的话题作用都是一样的,将一群拥有共同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来聊一个话题。那些你长期有兴趣的话题可以直接关注,那些你没兴趣的只需要参与一下便可。 这里我着重讲一下“#”字符。 过去的社区有一个页面化的中央广场,但是中央广场的流量是极其有限的,过重的中央广场会限制一个社区的发展。 目前简书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困境里,在尝试通过专题的形式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让每一个专题都可以自成一个体系,让每一个用户都可以通过关注这个动作产生一个属于自己的首页,以实现首页内容千人千面的目的。 这一点百度贴吧、知乎、豆瓣、微博以及公众号都做的非常成功。 “#”字符下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中央广场,广场是由用户合作生成的,有着同一兴趣的用户会通过“#”字符去寻找自己的同伴,这是一个UGC的生产过程。 过去的论坛社区都是官方自己设定几个话题形成板块,但是这往往会限制住社区的内容和规模。而在“#”字符生成话题的过程当中,平台可以通过话题数的多寡用数据来分析平台的内容走向,从而更好的调整市场的策略。 这其实依然是一种自定义的过程,它是另一种形式的标签云。 对于一个平台来说阅读量往往会造成一个误导。作为一个平台为了让社区运转起来,往往会设定一个推荐内容,用户往往会更关注平台推荐的内容,这会让运营人员搞不清楚究竟是用户的兴趣起了作用还是平台推荐起了作用。 而@和#都是用户主动发起的动作,更能有效的反应用户的真实需求。 自定义、关注、@和#等动作越来越成为社区的主流配置,目的都是通过不断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自己,通过记录用户的动作,来生成一个更有判断价值的大数据。 越来越多的社区,都在弱化社区本身的存在感,形式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有价值的内容,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是社区运营的价值核心。 最后,留首打油诗: 用户前置获主权,平台后移亦不闲; 无形之眼悄悄看,一切尽在掌中间。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