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开始,深聊一下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与产品逻辑(2)
知乎live: 线上沙龙内容付费模式知乎在 2016 年推出了值乎、知乎live这两款明星付费产品,为广大知识/技能拥有者,提供了便捷的知识变现方式。 知乎live的产品模式可行性明显好于知乎,目前 知乎live上线300+天,累积举行2900+场live,单场参与人数平均值为350+人。 知乎live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各行业达人入驻平台后,可以自主就某一话题发起一场live,然后设置简介和内容大纲,以及开始时间、参与票价,用户看到后,如果感兴趣可以支付报名。Live开始后,是通过语音直播的形式进行,主讲人可以发布语音、文字、图片等内容,并与用户实时互动。 知乎live参与门槛也较低,例如分享者只需要提交内容申请就可以发起live,用户也只需要付出几块到几十的成本就能参与到live中。 知乎live的热门内容不像其他平台由明星或知名大咖发起,而是 由各垂直领域的达人发起。 并且话题也趋于多元化,并非集中在情感、职场、理财等几个方面。 与得到的专栏模式相比,它不但内容生产成本低,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种个性化需求,而这更能迎合知识盈余、知识共享等长远的发展趋势。 分答:付费问答模式分答是由果壳网推出的产品,2016 年 5 月因为王思聪等大V入驻平台而迅速爆红网络。打响了“知识付费”的第一炮,成功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后面各种付费产品层出不穷。 分答的商业模式,主要是知识大牛入驻平台,自行设置回答问题的费用,然后,用户可以通过支付相应的费用向喜欢或者想咨询的大牛发起提问(文字形式),大牛收到提问后,以语音的形式回答。 其他用户可以选择支付 1 元偷偷听大牛对某个问题的语音回答,这 1 元提问者可以获得0. 5 元的分成。满足了许多用户的猎奇心理。 微博问答就是相似的一款产品,有抄袭的嫌疑,但是架不住微博用户的庞大基数,已经发展得红红火火。 缺陷就是分答类的答案质量很差,可短短几分钟或几百字怎么能解决提问者的问题呢? 这里面也涉及到人性的心理,焦虑、浮躁、好奇等等。 知识付费的逻辑我们大部分人习惯把牛人神化,习惯把自己碰到的问题推给别人来解决,习惯想着通过得到一个神奇的招式立马解决,期望走捷径。 说实话我认为这类产品很难沉淀用户,平台上很难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大部分人使用知识为了猎奇等原因,等付费之后,意识到和自己期望的相差太多,就很难再次使用。 我们来看下知识付费的用户画像。 根据百度指数统计,这类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年龄分布大致相同,用户年龄在20- 49 岁,其中主流用户集中在30- 39 岁年龄段,该年龄段用户人数占总人数的55%左右。男女用户比例为7:3。 这个主流用户群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中产阶级的焦虑与恐慌”。哈哈,这个定义可能招一些同学鄙视了。 30 岁到 39 岁这个群体,他们大多是在职场数年的工作者,处在社会层级新旧交替的阶段,因此,他们急需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以提升自身技能,更好得适应社会。 同时他们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比较好,对消费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品质或高服务的商品拥有较好的付费意愿。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