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5亿用户,为什么支付宝还是做不好社交?(4)
星座类社交的本质就是给用户打上标签,然后在一大堆标签里找配对。基于这种全新的维度的话,其实和基于地理位置的维度一样有新鲜感。至于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效,谁知道呢。有趣不才是最重要的体验么? 2.破冰环节:案例:抱抱、玩吧 亮点:既然不会搭讪的话,就让我们玩个小游戏吧 破冰作为第一次交换信息的特殊环节,其实是很多社交用户最大的“痛点”之一。大家除了不能承认的“丑”以外,最能承认的自己不善社交的缺点大概就是不会“撩”了。也就是不擅长搭讪,开启话题。 微信为了解决大家不能好好开口讲话的尴尬,让两个人加完以后,自动给双方发个提示消息“你已添加X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不过这么干的台词,对于很多语言障碍的朋友依旧是相当的不贴心。 于是就有人利用了类似我在UGC社区那篇里讲的套路,既然你们的智力不够编搭讪的话题,我就给你们编好能反复用的套路吧。 所以抱抱的套路就是给你们设计点小游戏可以一起玩(我觉得抱抱的产品经理一定经常去KTV玩)。 另外一个是玩吧,他们公司索性就叫默契破冰科技,可见这公司的CEO对破冰这事儿到底有多大的怨念啊。玩吧的思路是,先别急着认识别人,上来先玩游戏,给你们制造一个“场景”,自然在这个狭小的“场景”中互相就互动起来了,破冰这件事在发现社交对象的同时就被完成了。 不过游戏做得越来越复杂以后,玩吧倒越来越不像个社交产品,更像游戏平台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笑)。 案例:same、say(老版本) 亮点:聊天可以从评论开始 same这个产品是非常有趣的,UI或者逼格啥的都是其次,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他们做了一件很神的事情。如果你在一个频道里(一个大的话题或者主题区)别人的照片下面评论,你的评论会变成一条消息发给对方,对方回复你的评论会变成一条私信展示在你的私信里。 因为评论是相对半公开的,而且匿名社区,并不会有太大的压力,重点是话题是对方已经为你制造好的了——Ta的照片或文字视频,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要比对这某个具体的人找个尴尬的话题开启破冰的谈话要容易多了。 就像我之前说的,破冰往往是针对某个具体对象的,信息交流可以不是。但是利用信息交流和破冰的模糊边界,叠加出的这种轻松的破冰设计,确实值得称赞。 另外还有个有点奇葩的产品叫Say。 这玩意儿产品主体把私信藏的非常深,核心是个一个评论版,所有人都是围绕着短视频在评论聊天,我觉得他们只要向Same再学习一步,可能就迈过去了。(不过这家貌似现在转型做多人视频社交了…听说还是个新一代约炮神器…) 其实类似的设计逻辑在微信朋友圈里也见过。 当然诸如此类思路设计的产品很多,比如星座城可以自然的以星座做破冰话题。只不过能够把产品功能与底层逻辑接合的这么巧妙的案例不多。 3.信息交换环节案例:微信朋友圈 亮点:在一个满是熟人的社区里发“广告” 朋友圈的图我就不发了,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朋友圈长啥样。值得一提的是朋友圈这么个中国最大的熟人社区产品是微信这个中国暂时最大的社交产品下的一个功能。 朋友圈这个产品最有趣的地方是,我们要做信息的交换是可以有即时的和非即时的。微信本身是做即时通讯的,而朋友圈就是做非即时的信息发布的。没错,微信通过朋友圈这个功能把非即时的场景的信息交换的需求给满足了。不得不佩服这种大开大合的设计思路。 如果没有朋友圈,我每天停留在微信的时间可能至少得减少一半以上。 此外朋友圈还替代了一部分破冰环节和发现环节需要的功能,作为最主要的信息展示板,起到了辅助社交的作用。 案例:Bitmoji、QQ厘米秀、Glphy 亮点:也许我们没法用字表达的事情可以斗图 在线上社交中,很多情况下,用文字也好、语音也好,很多事情还是没法很好表达,比如情绪啥的,用表情就很容易了。 所以就有人在表情搜索和表情的自定义、个性化上动脑子。这在即时信息交换上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Biimoji做的是个性化表情,Glphy是gif动图的搜索。 这两个国内的做的比较好的我还没怎么太见到,类似Bitmoji也就是QQ的厘米秀,类似Glphy的有一家Soogif。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瞅瞅。 另外这个方向其实国外有很多超前的东西,比如做表情和动作捕捉再生成即时动画的rigface,还有小札刚发布的facebook spaces(我总觉得这个名字不吉利)。改善信息交流体验应该会是个长期的课题,而且受到技术驱动的影响很大。 4. 关系链沉淀环节案例:微信 亮点:我所有的主要联系人的关系链全沉淀在上面了 没什么好多说的,来得早,来得巧,来得猛。我所有的关系链,不管工作、生活、朋友、兴趣,所有的社交关系链都沉淀在这一个产品上了。 这里我们要说一下,所有的社交产品中最强大的一个壁垒叫做:关系链壁垒。因为关系链的留存是社交的核心,关系链也是社交产品最大的资产。 微信能做到这一步其实只因为他们单纯的做好了一个通讯工具。 陌陌为什么还没有这么厉害,因为陌陌有个标签,一个认知,不是约炮,是陌生人社交。其实陌生人社交是一个伪命题。我思考这个问题思考了特别久。 你想,什么叫陌生人,狭义的说,就是不认识的人。那么社交过一次不就不是陌生人了么,狭义上至少不是了。 广义上说呢,陌生人就是相对“熟人”的“不那么熟的人”。也就是和一个人核心社交圈有区隔的人社交圈。 而社交在社交圈里发生,在关系链里发生,主要的社交圈会占走更多的社交的时间,于是马太效应发动,更多的时间花在服务主要的社交圈的工具上,更多的关系链的拓展就发生在服务主要的社交圈的工具上。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