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寒冬,我来贡献点面试求职经验
如今到处都在谈“互联网的冬天”,虽然有不少公司“优化”时都给了法定补偿,但对于刚工作没多久的人,以及身负生活重担的人,被优化给人的冲击还是很大的。下一步,必然是继续找工作。所以今天,我来谈几条面试求职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 第一,简历是值得花很多时间认真打磨的,态度一定要端正 这一条大家都知道,但许多人对“认真”的理解非常肤浅。在我看来,“认真”首先意味着足够的时间投入。有一些朋友让我帮忙找工作,简历发过来,按照我的意见修改,来来去去起码一两周才能完成。也就是说,“认真”意味着在一份“还可以”的简历完成之后,还要花十多个小时专门修改、完善。 这时间夸张吗?一点不夸张。如果你有过招聘经验就知道,通常在筛选简历时,留给每份简历的时间只有两三分钟。而我们都知道,两三分钟,几百字之内要对一个人做判断其实是很难的,有效信息遗失相当多。为了保证两三分钟之后“残存的信息”还可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前花十几甚至几十个小时打磨是相当划算的。更何况,打磨的简历可以用于多家公司的求职,基本术语一本万利的生意。 那么,这些时间都花在哪里呢?重点是信息要精炼:第一,让人一眼就看明白说的是什么,不会产生歧义;第二,要非常清楚地把重点凸显出来,不能因为对方阅读水平稍微低一点、状态稍微低迷一点就看了不知所云;第三,该有的内容要有,,不该有的内容不要有。 这么说似乎有点虚,下面我会展开讲。不过如果你真正看过用心打磨的简历,就会知道打磨简历真的要花时间。必须要承认的是,这种“花时间”不是线性的,似乎有一个百分比,最终直到百分百的,而是像画家作画一样。画好之后,退两步看看,发现有地方要修改,再退几步看看,又发现有地方要修改,再换个角度,还是有地方要修改……按照我的经验,这样的反馈迭代起码要进行个五六轮,哪怕每天打磨,也要一两周时间,才能基本满意。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花时间打磨,不妨继续往下看,到底有哪些地方需要打磨。 第二,简历一定要有自我陈述,才能概括你的特质 我见过许多人的简历,模板大同小异,都包含几个部分: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或许做得很完善,但就是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漏掉了自我陈述的部分。 理想的情况下,工作超过3年的人,在简历的“基本信息”栏目下,必须提供自我陈述。它的作用相当于总括你的所有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凸显你的价值、长处、偏好。要知道,许多时候阅读简历的人未必有多么强的概括能力,或者在非常好的状态,所以单纯从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项目经历来看,这只是一名平凡的候选人,即便要写个结论,也未必能总结到位。既然对方都已经了解了你的过往经历,却识别不出你的独特优势,其实非常可惜。 自我陈述一定不要太长,充其量二百字左右,而且不要简单罗列信息,而应当突出个人的特质,给面试官一个立体的印象。下面就是比较一般的自我陈述,不太容易给人深刻印象:
如果改改陈述,效果就大不一样:
第三,与工作经历相比,项目经历更重要 如今许多人已经知道,大公司经历并不会自动成为职业生涯的金字招牌。事实也确实如此,公司牛并不意味着个人一定牛,而且在大公司混日子的人并不少。所以,你在大公司取得过什么职位,除非少数特殊情况,否则并没有特别强的说服力。 与之相反,项目经历却是比较具体的,比较能体现个人能力和贡献的。举个例子,张爱萍将军,先后担任过国防部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军委副主席,但一般人对这些职务都没什么具体概念,大家更多记住的是他在主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洲际导弹和潜射导弹中的贡献。 无论项目有多么独特,在描述项目时,应当遵照一般性原则,让不那么专业的人也能看懂。这方面比较好的做法是遵循STAR原则。即描述项目经验时必须提供四方面信息:Situation,这个项目的背景是什么样的;Task,当时项目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是什么;Action,你具体做了哪些工作;Result,项目的结果是什么,最好有数据衡量。 下面这样的项目描述就是比较一般的:
而这样的就是比较好的:
写项目信息时还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不要全部罗列,只要罗列最有代表性、最能说明你的能力的项目即可,一般不超过三五个;第二,不要事无巨细都写出来,以免面试的时候没有任何其它可谈了,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最起码的,可以不用写每个项目中最困难的问题,以及完成项目之后自己的反思和领悟,全部保留在自己大脑里。按照我的经验,如果这两个问题准备的好,面试时谈出来绝对是加分项。 第四,简历要精炼,不要堆积,要舍得删去不重要的信息 有一些人做简历的时候,大概生怕人家漏掉了自己的信息,所以生生把简历做成了信息堆积。教育经验从中学甚至小学写起,工作经验、项目经验也非常繁杂。很可惜,这样只能适得其反。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