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70亿的罗辑思维,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深度分析(3)
3.内容、运营、产品技术的核心逻辑 对整个罗辑思维和“得到”的定位知识服务商来讲,其运转的核心是知识服务,依托的根本是内容,因此内容是罗辑思维知识服务这门生意的根基所在,其运营和产品技术都是围绕内容服务来展开的。 内容的核心逻辑: 综合前面所说,内容是“得到”的根基所在,毫无疑问其操盘的逻辑关乎到整个产品的成败,那么其内容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呢? 结合对《得到品控手册》的研究以及此前罗振宇在媒体的发声,其内容核心逻辑大致可以理解为用产品思维来做内容,把每一款内容都当作一款产品来做,每一款内容都需要满足某一类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知识诉求,并且内容的生产者需要是该领域内的专家。 到目前为止,“得到”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的内容:
从上面这些内容形式上来看,“得到”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对内容的不同需求区分了内容形式,在选题、包装形式、定价策略上进行了区分,从而用不同的内容产品吸引不同的用户群。下面我们就从选题、包装形式、定价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得到的主要付费内容形式。 图 主要内容付费形式分析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内容形式是“得到”的主要竞争力所在,第四种电子书主要起到辅助补充作用,相比其他付费阅读平台并无突出的优势。其中“每天听本书”这种形式需要单独拿出来说下。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这一年里,年度订阅是“得到”主打的内容产品,在“得到”推出第一个订阅专栏时,定价 199 元,更新一年,笔者以为“得到”即将向喜马拉雅靠齐,接入多个生产方的内容产品,成为一个阶梯定价、品类多样的内容付费大卖场。一年过去了,显然“得到”走了另一条路,深入内容孵化生产环节,严格把控每个内容产品的质量,保证每一个内容产品都是精品。如果说喜马拉雅是淘宝模式,所有内容生产方的内容只要达到基础标准均可在平台售卖,“得到”就是京东模式,全部自产自销,以保证让用户有足够好的内容消费体验。 经过一年的打磨,年度订阅已经成为“得到”的品牌内容产品,在广大用户心中形成了非常不错的认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词:内容优质、主讲人专业、日更、时间跨度一年、定价 199 元。后面只要继续挖掘优质专业的主讲人,按照固有的模式帮助其打磨内容在平台分发,无需有太多的变化。 但是,对于想要做大做强的“得到”来说,只是守着订阅专栏这一种内容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有了今年在 002 号知识发布会上主打的内容产品——每天听本书。 在知识发布会上,罗振宇提到,“每天听本书”这款产品得到团队打磨了一年,在年初“得到”公布的《得到品控手册》中,也明确了“每天听本书”每本书的打磨制作包装流程,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宣布将“每天听本书”定位为今年的重点内容产品呢?除了上述订阅专栏模式已走通,“得到”需要打造新的明星内容产品外,笔者认为是因为“每天听本书”的存量内容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有足够多的品类以及内容供用户消费。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每天听本书”的内容已足够支撑起分类,并且积累了足够丰富的主题书单。在内容积累到一定的量,生产模式相对成熟,并且订阅专栏的品牌定位已经确定,“每天听本书”势必会成为得到下一个重点打造的内容品牌。 根据“”得到“”从专栏订阅到每天听本书的内容品牌打磨思路,笔者认为,下一个阶段“得到”会重点打造的内容品牌将会是前不久推出的“精品课”。“得到”的第一个精品课是《曾鸣智能商业 20 讲》,于 7 月 10 日推出,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陆续推出了 10 个精品课,定价从最初的低单价和高单价尝试,到固定为9. 9 元,课时数从初期的 10 节课以上到后续固定为不超过 10 节课。同样,当具备一定的存量内容,生产模式相对成熟后,“精品课”必将成为“得到”的下一个明星内容产品。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