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马上记住你的新产品?来跟乔布斯学几招(2)
之前我在一篇介绍文案技巧的文章中,看到这样一个例子。 说的是一个做电商的,在卖一种水果,叫做“崂山杏”。 崂山杏,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当地的特产。 而特产一般都有一个特点:如果不是非常知名,无论你多好吃,外地人也不会太感冒,因为他们对“崂山”没什么概念。 这种情况下,无论你花多少精力主打“正宗”,也不会有什么效果。(除非崂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出名) 而那位做电商的朋友,就非常机智——他并没有花时间去解释什么是“崂山的杏”,而是直接把名字改了,从“崂山杏”变成了“水密杏”。 “崂山”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水蜜桃”大家总听说过,也都吃过的吧! 而且一提到“水蜜桃”,人们立马就能想到它甜蜜喷汁的口感——这样把产品(崂山杏)的优势特点也带出来了。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新产品”,无论是名字,slogan,文案甚至行为等,都可以尝试与人们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从而快速建立认知。 包括上文提到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谈论那些世人皆知的名人? 这在本质上,还是通过将自己与名人建立联系,从而让对方能快速了解自己——“哦,这个人(可能)具有与XX类似的品质或特征。” 二、给竞争对手定位说回iPhone的发布会。 在乔布斯开始介绍iPhone的时候,他并没有直接介绍iPhone本身,而是先介绍了几款其他公司的手机。(也就是雷布斯口中“友商的产品”)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展示的这张图表: 大家都在谈“定位”,那什么叫做“定位”? 这就叫做定位! 我想,再也找不出比这张图更能体现定位理论精髓(之一)的例子了——通过给竞争对手确立一个位置(不智能,不易用),从而显示出自己的优势(智能,易用)。 如果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它们都是那样的,而我是这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张图的关键,并不是要画出一个坐标轴,而是要选对一个“赛场”。 乔布斯之所以选择“智能和易用”作为衡量手机的标准,是因为其他手机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点(或者这个标准并不是客观的)——这是“有”和“无”的差别。 而如果他选择了比如“屏幕大小”作为衡量的标准,那作用就会小得多,即使iPhone的屏幕的确大得多——这是“好”和“更好”的差别。 要想形成明确的心智定位,就必须与众不同,而不是做得更好,没人能记住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PS:如果你真想记住,那我告诉你,他的名字叫奥尔德林) (编辑:ASP站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