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ASP站长网(Aspzz.Cn)-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热搜: 数据 手机 公司
当前位置: 首页 > 运营中心 > 产品 > 正文

为什么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定义“运营”?(3)

发布时间:2017-05-10 12:25 所属栏目:30 来源:三节课
导读:比如说,在一家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当中,其业务链条和内部职能划分可能会是这样的—— 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用户”个体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开始可以参与到各种业务环节当

比如说,在一家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当中,其业务链条和内部职能划分可能会是这样的——

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互联网的存在,“用户”个体的话语权越来越大,开始可以参与到各种业务环节当中去,且用户端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这导致传统业务中那种线性、标准的“生产、销售、售后”的逻辑被打乱了,不再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答案”。

  • 比如说,像淘宝、滴滴、知乎这样的业务,其“生产”的环节,除了平台要提供工具以外,其实它们的生产高度依赖于用户,所以,为了解决好生产的问题,一定需要有人去驱动用户完成好生产的工作。

  • 比如说,对于“内容电商”这样的业务,其实它是先向用户大量销售了自己的内容,然后通过内容、社群和用户管理、活动、互动等手段做好了“售后”,最后再反过来向用户销售实物货品。

  • 比如说,在互联网环境下,你很可能会面临到类似这样的情况,A这个渠道,上个月还挺好使的,这个月开始突然就不行了,于是你必须要换渠道了。

  • 再比如说,社区类产品,其实它的本质,是你通过一部分用户帮助你完成了“生产”的工作后,又借由另一部分用户帮助你完成后后续的“售后”或者说是“维护”工作,从而让用户可以长时间停留在产品中,最终创造了更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往往需要有人来通过各种互联网的手段来专门负责用户的开拓、引导和维护,通过改变和加强与用户间的关系,乃至让用户能够参与到各个业务环节中去,借以重构我们的业务逻辑。如下图:

举个例子:

一个社区产品,在其发展过程中,我们可能需要先搞定一群优秀的种子用户,让他们来到社区帮助我们生产优质内容,此后可能又通过一些产品的设计或者是活动等,让这群用户自发帮助我们进行产品的传播,加入到“销售环节”中去,最后,在更多新用户进入到产品中时,我们可能还会借由这群种子用户们持续生产的内容和他们在线上与其他用户的互动来帮助我们做好“售后”工作,完成用户的维系。

所以,在这样的状况和环境下,我们组织工作、进行职能划分的维度变得更加多样。我们既可以对于业务环节进行切分来进行职能划分,又可以按照某类特定的用户为中心来进行职能划分,还可能按照某个独立的产品功能来进行职能划分。

包括,在这种环境下,可能会有许多新诞生的工作职能,其覆盖面可能跨越了传统的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比如说,“新媒体运营”这样的工作,其实已经同时兼具了传统的品牌、市场推广、用户维系、客服等多方面的职能属性。

这个时候,我们在互联网环境下围绕着“用户”要做的许多事情,其实已经无法用工业时代那种线性、绝对标准化的职能定义方式来解释。

于是,“运营”这个职能就出现了。从它诞生以来,它就与互联网一样,充满了变量。

三、“运营”的工作内容与业务逻辑之间的关系

从如上描述中,其实我们可以感觉得到,“运营”的工作其实是服务于核心业务逻辑的。

换句话讲,一项业务的核心逻辑不同,所需要完成的具体运营工作,一定也会千差万别——这也是“运营”这项工作之所以不标准的原因。

举两个例子,如下两张图,是草绘的一款汇率换算工具APP“极简汇率”和“豆瓣”APP的核心业务逻辑图——

可以看到,极简汇率的业务逻辑,显然要比“豆瓣”要简单许多。

因此,在“运营”工作的开展方面,极简汇率可能只需要考虑如何让用户知晓和看到这款产品,并能够成为用户开始使用即可。

而豆瓣的运营工作,则可能要复杂许多,可能包括了需要找到和鼓励对应的生产型来生产影评、书评和发布话题,需要对于发布的话题进行审核和编辑组织,还需要把相应的内容展示推荐给其他用户来进行消费,等等。

同理,电商要考虑选品、商品包装、商品售卖和供应链,也是同样的逻辑。

以及,在互联网环境下,哪怕是几个直接竞品之间的业务逻辑,可能也是完全不同的。比方讲:

同样卖面膜,A公司主要依赖于电商平台渠道分销进行销售,而B公司可能直接依赖于自己的公众号聚集起来上百万粉丝进行销售,C公司则通过自己建设的一条微商体系来进行销售。

甚至,在业务逻辑层面上,一家企业其实可以随时考虑颠覆和重构过往的业务逻辑。比如说,上面的A公司现在要是觉得渠道分销不好使了,马上转过来去做微商行不行?逻辑上一定是可以的。

(编辑:ASP站长网)

网友评论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