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定义“运营”?(5)
因为这样的情况,“产品”和“运营”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往往也都容易成为一项业务的核心驱动力。 而这种状况的坏处,则是这样的局面往往会导致新入行的小朋友一脸懵逼,不知道该从哪里干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学习些什么东西。 至于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个阶段,“运营”会比“产品”更容易成为一项互联网相关业务的核心驱动力,这个在《为什么我觉得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一文中已经有过相关解读,简单而言,就是当前的互联网业内,各类线上的产品设计和体验越来越标准化模板化,能够通过线上的产品创新和体验创新去重构某项业务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相反,倒是各类新的运营工具、运营平台和运营手段层出不穷,以及对于运营工作的要求也更加精细化,因而才有了“运营驱动的时代一说”,在此不做过多表述。 五、对于运营从业者和一线工作者们而言,该如何去理解“运营” 既然上面提到了,在运营工作中,小朋友们往往会一脸懵逼,不知道该从哪里干起,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去学习些什么东西,以及我们也说了——不建议大家再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数据运营”等所谓几大运营模块的方式来试图理解和定义“运营”这件事。 那么,大家到底该怎么来理解“运营”这件事? 根据上面表达过的一些信息,如果要试着给“运营”这项工作下一个定义,或许可以这样来描述—— 一项围绕着某项业务,借由通过各类互联网手段来建立与用户间的联系,最终实现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提升或是获得收入等各种特定目的的职能。 因为业务逻辑、策略的差异,加上互联网环境的“不稳定性”,互联网行业中“运营”职能的工作内容可能是高度不标准的,但或许存在三个相对恒定的要素,它们就是—— 目的、渠道&工具、手段&工作方法。 因此,对于运营从业者或管理者来说,也许我们在公司内部进行岗位划分时可以有N多种方式,但当回归到具体工作时,我们是否可以更多的只考虑目的、渠道&工具、手段&工作方法这三个要素? 比方说,假使我们把运营工作最常见的核心目的分为“用户增长、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关系维系、获取收入” 4 个导向的话,则对应可以想到的一些常见渠道&工具+手段&工作方法如下表所示—— 结合上表,我对于刚刚入行甚至还没入行的运营从业者们的建议是—— 一个刚刚入行或者还没入行的新手,最好就先去关注1- 2 项具体的工作手段或工作方法就好,先能让自己能够掌握1- 2 项具体手段或工作方法,能够在实际某家公司的业务流程中去负责某些相关工作的执行,就OK了。 这里的要点,无非就是你掌握的这个具体能力或工作方法最好尽可能普世一点,比如说文案、活动策划、广告投放、软文推广这样的,无论你去到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公司都能用上,这样会比较好。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再多看点书和案例,扩充一下自己的了解、认知和视野,也能够慢慢熟悉一些渠道&工具的使用。 而从半年到工作 3 年左右这个阶段,一个运营从业者最好能够关注这么几个问题:
|